淘新聞

孩子反抗的兩種形式 你中招了嗎?

如果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天性和特質,不尊重孩子自己對興趣的選擇,強迫孩子從事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和活動,會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會導致災難性後果。

第一種形式:“小綿羊”

丫丫媽出於營養、健康的原因讓孩子吃菠菜,出發點是為孩子好,但是,對孩子發火、粗暴地 “硬強迫” 、“硬暴力”的舉動,對孩子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孩子內心獲得的是自己的意志和主權被剝奪的感受。菠菜的確有營養,但不吃這片菠菜是不是孩子就會營養不良呢?比起少這一口菠菜,孩子含淚吃掉菠菜對孩子的心理傷害要遠遠大於那片菠菜對身體的營養價值。而媽媽之所以生這麼大的氣,也不在於菠菜本身,而是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志,在對媽媽的話發出小小的抗議。真正讓媽媽生氣的是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張。媽媽不希望孩子不聽自己的話。

有許多父母會說:不是家長非得給孩子做主、逼孩子做事,關鍵是孩子太小啊,還不懂太多事,更沒有經驗,讓他們自作主張,貽誤成長時機怎麼辦?做家長的還不是希望孩子少走些彎路嘛!父母為孩子的一片苦心可以理解。但是,家長並不知道,孩子實際具有的能力遠比父母想像的大得多!只要孩子想做,孩子無所不能!孩子自己做主,是一個從小逐漸訓練的過程,長大之後才會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第二種形式:反抗型

另外一種孩子,當家長以“我是為你好,你一定要聽我的”而對孩子“施暴”時,這些孩子並沒有變成唯唯諾諾的“小綿羊”,而是用各種形式嘗試反抗,即“反抗型”。這也是很多見的,因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嘛!孩子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四種:

其一是“沉默”——非暴力不合作;

其二是“逆反”——你說東我偏西;

其三是“說謊”——陽奉陰違,表面答應挺好,背後轉臉就變;

其四是“積怨”——對父母不滿。孩子現在還小,不能反抗,等到有一天,“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也是為何有些孩子小學時還很聽話,等升到高中後,突然脾氣變得狂暴、甚至會與家長對打。

可以看到,這些都是極其不好的行為與應對習慣。麻煩的是孩子不僅會對不理解自己的父母有這些行為,而且當他們與其他人打交道時,這些應對方式也會自動出現,從而大大影響了他們的人際關係。

因此,做了“小綿羊”的孩子長大後會和自己過不去;做了“反抗型”的孩子長大後會和別人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