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兒養成法則,教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小男子漢
社會上前段時間對中國男人普遍不滿意,認為男人女人化,由此引發“男孩危機”。男孩不好教是很多家長內心的痛,在養育男孩的道路上,你是否進入過以下禁區?
1、爸爸不能缺失
教育男孩,爸爸不能再缺位。調查表明,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親在唱獨角戲,只有三成家庭能夠做到父母共同負責子女教育,而父親擔起主要教育職責的家庭僅占一成,可見生活中“隱形爸爸”的現象較為常見。
父教缺失對男孩成長具有更大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過分滿足,姑息遷就;包辦代替,過分呵護;過度保護,剝奪獨立鍛煉的機會。會使男孩對男性 的性別認同弱化,遭受的挫折常常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各位爸爸千萬別當“隱身人”,不能做到跟孩子如影隨形,至少也應當經常抽出時間陪 陪孩子。
2、不包辦代替不有求必應
在生活中,當孩子分內的事向大人求助時,男孩父母選擇“有求必應”的比例高於女孩(男3.07%,女2.40%),而選擇“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低於女孩(男40.99%,女41.02%),說明父母對於男孩更易遷就,缺乏原則性。
在學習中,學生做完家庭作業後,男孩父母選擇“代孩子檢查”(男19.30%,女17.89%)和“讓孩子先檢查一遍,家長再檢查一遍”(男53.15%,女52.99%)的比例高於女孩,而選擇“督促他自己檢查”(男20.08%,女20.99%)和“隨他自己安排”(男5.41%,女6.31%)的比例則低於女孩,說明父母在男孩的學習中也易為他代勞。
3、不可忽視親子交流溝通
很多家長都感覺到,男孩越大,越不願意跟爸媽說說心理話。但是越不說,孩子就越不願意說。對男孩的教育,家長千萬不要忽視了親子溝通。
調查顯示:男孩與父母間溝通話題範圍較窄,缺乏適宜的溝通方式。男孩不善於向父母袒露心跡,影響了父母對自己的深入瞭解,也使得親子之間難以良好溝通。
此外,當孩子面對父母給予的壓力時,女孩選擇“和父母溝通,尋求理解”(男36.26%,女45.38%)和“向同學傾訴”(男4.12%,女 7.12%)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而男孩選擇“向父母反抗”(男6.67%,女4.51%)和“忍耐”(男46.56%,女37.51%)的比例明顯高於 女孩,表明男孩較少主動跟父母溝通,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與父母交流,因此面對大人提出的要求或給予的壓力,要麼反抗,產生親子衝突;要麼沉默忍耐,不利 於身心健康。
正因為男孩有上述特點,如果父母在親子溝通中仍採用隨性的溝通態度和方式,勢必難以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無形中還會淡化情感,也使得男孩不能在 日常的親子交流中獲得理解和幫助。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加強親子溝通,當媽媽有些話不好說時,爸爸可以跟兒子來場“男人之間的對話”。
4、放手給男孩自由
男孩女孩性格有差別,女孩更喜歡得到父母的深入瞭解或理解,男孩不喜歡被約束和限制,更加嚮往自由。但是很多爸爸媽媽並沒有瞭解到男孩、女孩這種差異。
調查發現,父母對教育方式的選擇並未有意照顧到孩子性別差異,尤其沒能關注到男孩的發展特點和成長需求,沒有考慮到其安排自己事情的自主性。家長對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較為獨斷,在某些事情的決定上沒有給予其應有的權利,這與男孩自身喜歡自由、挑戰的性格相左。
5、成績不可作為考核男孩的唯一
現在很多人都發現,無論是小學,還是到高中,男孩的學習成績都比女孩差。由此,有人喊出了“男孩危機”。但是,對於男孩的父母來說,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調查顯示,在學習動機、課外閱讀和學業成績三個學習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況均比女孩差。例如,將學業水準進行對比發現,成績優秀的男、女孩比例 分別為45.35%和52.11%,女孩比例明顯高於男孩。其實,男孩在學業中表現出的困境,是由於某些特質被現行教育方式約束而得不到施展。例如,男孩 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更傾向於動手實驗和操作的學習方式,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而當前學校裡諸多學科的教學方式無一不是以言語教 學為主,限制了男孩潛質的發揮。
而男孩的學業成績又影響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學生學業成績較好,父母常表現出較為積極的教養方式;相反,則父母的負面教養方式表現得更為明 顯。調查顯示,對於孩子的錯誤,選擇“訓斥”等教育方式(成績優17.84%,良20.13%,中24.34%,差29.81%)和“忍不住動手”(成績 優3.71%,良6.78%,中7.68%,差13.58%)的比例,則隨子女學業水準的降低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