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如何才能避免補死窩
補窩,是誘魚的延續,補窩要根據實際情況,釣幾條魚後,有一陣子不上魚了,那就該補窩了,切記無論釣著釣不著,離窩前必須補窩。兩個窩,補左釣 右,補右釣左,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補一次,但補窩需要勤、少,不能一次補的太多。如突然從窩裡跑了魚,就不要再釣這個窩了,應立即補窩,釣另一窩,讓窩 發一會,等約半小時到一小時後再釣。
在野外釣魚的釣友可能都遇到過“補窩死”這一現象。有時候補窩子並有任何問題,魚口慢了,補一下窩子,上魚速度很快就又恢復了,可是有時候又讓人非常的無奈和糾結:不補窩子魚口逐步變慢,擔心窩子裡的魚會被釣光,再補窩子誘魚會要很長時間;可是一旦補了窩子,窩子反而又變成了死窩,一條魚也不見了。
對於這種情況,釣友們在一起也多次探討,大家的見解大致有三個方面:一是這種情況是在用蚯蚓作魚餌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用面餌、商品餌做魚餌的時候則很少出現,因為用蚯蚓作為魚餌的時候,蚯蚓沒有續窩子的作用,窩子裡面的魚會被釣得精光,需要不斷補窩子來誘魚進窩。這在魚情好的時候,補了窩子,窩子裡的魚會更多,上鉤更快;但是在魚口不好的時候,有時候會一補就死。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打一罐米,釣幾尾魚,不打米了,也就釣不到魚了。
*推薦理由:武漢天元神酒,1號藥酒為天元隊十四次獲得全國錦標賽冠軍立下汗馬功勞,對鯽、鯉、草、鯿均有很好的作用,休閒釣效果也非常明顯。2號專門針對鯽、鯉而開發的高濃度藥酒;3號專門針對鯽、鯉、草、鯿而開發,休閒釣效果也非常明顯;4號主要針對鯽魚設計開發的高濃度藥酒,重在味覺誘食,從生口到猾口適應範圍廣;5號獨特的味道,味覺和嗅覺並重。對滑鯉魚和大鯽魚很有效的高濃度藥酒,重在味覺誘食。
二是在夏秋高溫季節一般不會出現“補窩死”的情況,“補窩死”的情況大部分是在氣溫較低的仲春前後和中秋以後,這其中的原因可能跟魚類的新陳代謝有些關係。高溫的時候魚類的新陳代謝肯定快許多,仲春前後和中秋以後,大水庫的水溫都不會超過20℃,即使是岸邊的淺水用手試也比較涼,提竿出水的墜子手竿更是涼絲絲的;這時候的魚類的新陳代謝相對於高溫時節肯定要慢一些,新陳代謝慢了對食物的需求就會減少,補窩子之後,魚兒很快吃飽了,自然也就不再咬鉤了。
三是窩子料的品質好過了魚餌,窩子補下去之後,魚兒都去吃誘餌了,故此不再上鉤。從而出現了“補窩死”的現象。這些看起來都有些道理,但是仔細推敲也有問題,“補窩死”問題出現一般都是用蚯蚓做魚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換成商品餌或者自己製作的魚餌,品質明顯要好於魚餌,或者說就用補窩子的誘餌用沾粉粘住誘餌作釣,魚兒也不上鉤,這就讓人費解了。可你要是說魚兒根本就沒有吃誘餌,而是被誘餌中的味道引誘過來的,可是我們在殺魚的時候,分明清清楚楚看到魚兒的腸子中有不少誘餌。如果說這和補窩子根本就沒有任何關係,很可能是氣候或者時間段的原因引起的,有時候我們也會經常遇到了某一個時間點,魚兒會突然停口。可是這也說不通,在許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一個人在某一個釣點垂釣,而是和其他釣友在一起垂釣,相隔也就幾米遠,自己補了窩子之後不再上魚,窩子變成了死窩;而相鄰的釣友沒有補窩,仍然在不緊不慢地上魚,這就排除了氣候和時間點的因素,說明還是與補窩子有關係。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部分釣友採取堅決不補窩,即使魚口再慢,也會死磨硬扛下去,期盼說不定什麼時候,情況發生好轉,屬於聽天由命撞大運。還有一部分釣友改變魚餌,直接用商品餌(粉餌)垂釣,當然這個時候的效果肯定不如蚯蚓。在自然水域垂釣鯽魚,除了適合用紅蟲的早春和冬天以外,在氣溫不高不低的仲春和中晚秋,蚯蚓還是有絕對的優勢的,這一點毋庸置疑。還有一部分釣友就是重新選擇釣位,新打窩子重新開始。顯然這三種做法明顯都不理想,是不得已的應對辦法。我對這種“補窩死”的現象,更傾向於是窩子料補得多了。受現在懸墜釣法用商品餌不打窩邊釣邊誘的啟示,和小南海釣客用大拇指指間不斷向釣點彈小米補窩子的啟示,我製作了一個“迷你打窩器”,在上魚速度變慢的時候,考慮到補窩子可能造成死窩情況下,用迷你打窩器補窩來應對這個現象。
用一個小塑膠瓶子,用刀把上面的瓶口部分切去,找一塊比較結實的泡沫塑料,截取比小瓶子底部略為大一點的,高度是小瓶子的三分之一,將其填入小瓶子底部,增加小瓶子的浮力,再用一小截與瓶口周長相同的一段焊錫絲(為了環保),用強力好的錦綸線縫牢在瓶口上面,讓小瓶子在水中能夠快速翻身,最後在瓶口上用錦綸線做一個小提梁就大功告成。如果你是喜歡用8字環拴子線的話,就在提梁上拴一個快速別針方便連接。使用時機是在垂釣過程中發現上魚速度開始變慢時就可以用迷你打窩器補窩了,將迷你打窩器直接掛在你正在使用的釣魚竿魚線的快速別針上,就可以很輕鬆、準確地把有一個花生米體積的小米(大米)窩料送入窩中,注意不要讓迷你打窩器沉入水底,而是讓其在水面下30釐米時抖竿把打窩器中的小米抖落。由於每次的投喂量很少,從水面分散落到水底之後,鯽魚只能夠吃到很少的幾粒米,因此不會影響鯽魚吃魚餌,也就不會出現一補窩子鯽魚反而不吃魚餌的現象。
由於其體積很小,重量很輕,可以做到無聲無息,根本不會因為平常的打窩器在水面上帶出的響動而驚魚,十分方便,使用時的頻率我是按照15分鐘一次,當然這要根據實際的上鉤情況靈活掌握,使用幾次之後就會做到得心應手。通過和幾位釣友一年多在不同地點的使用檢驗,迷你打窩器較好地解決了在垂釣鯽魚時不能夠補窩的問題,有效率在70%左右。但是,為什麼會出現“補窩死”這個問題,真正原因是什麼,如何切實有效地應對和避免“補窩死”,還是期盼釣友們各抒己見,奉獻秘方,使“補窩死”不再困擾大家。
一說打窩,有些釣友認為誰不會?很簡單不過。其實在自然水域打窩有講究,一般要有引窩、虛窩、實窩三種。引窩就是把魚引過來的窩,一般三道引窩:在窩點中軸的左前、右前、正前方拋一些顆粒料、酒米等。虛窩就是把酒米拌泥土,拋到窩點中,目的把魚誘過來,吃不著東西。實窩就是窩點要釣魚,實實在在地打下去的窩料。重點說說實窩。因水庫水下有暗流,水面的水朝東北流動,水下的水朝西南流動,所以要打的窩料要塊料、粒料、細料、動物料兼顧搭配,防止被暗流蕩走。像豆餅、玉米粒、大麥粒、小米、紅蟲、商品餌等等都打下去。即使大魚過來後,尾巴一扇也扇不走塊料、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