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雨水 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淅淅瀝瀝的雨水,才是確定了春天蹤跡的確信。雨水天,空氣裡泛著霧濛濛的味道,雨水似飛鳥,泛著光亮,吹去了灰暗的泥土。綠芽還小,浮動在春日的空氣裡。

《齊民要術》的種竹篇提到,“二月,食淡竹”。春筍味甘,微寒,是南方人最為鍾愛的食物。陸游詩說,“群童挑燕筍,幼婦采雞桑”,南方人把第一撥春筍叫做燕筍,說是燕子回時,春筍萌動。

下了一陣細雨,你去了南方鄉下的竹林,和父親去摘春筍。兩人一腳高,一腳低地走在泥土上,兩人話很少,似乎只有自己才知道春筍長在哪裡。

雨後的陽光變幻莫測,照進隱秘的竹林。未冒頭及剛冒頭的春筍最鮮嫩,至多冒出土地2-3釐米,多了就不好,筍就已經老了。越是鬆軟的土層,就越是容易找到新筍。小筍毛茸茸的,外皮是棕黃色,還有一層薄薄柔柔的小絨毛,有點像嬰兒的毛,真想摸一摸它啊。

與其說是“挖”春筍,不如說是“刨”,把筍周圍的泥土刨開,看到筍的根部後,宛轉一刨,春筍一躍而起,穩穩拿在手心。剝開春筍,是青玉簪般細細一小條,透出象牙似的好顏色。

和父親兩人的晚餐很簡單,油燜春筍、香椿炒蛋,再做一份雪菜大湯黃魚。油燜春筍是常見的江南菜,筍夠嫩的話,加水就是多餘了,一口下去,春天就湧上舌尖,一下子讓人看淡了憂鬱的雲層。

父親說,雨水時,大海裡南方暖流勢頭將盛,春潮欲動。飯後,父親喝黃酒,小小一杯,喝得臉泛著微紅,讓人瞌睡。鄉村的廣播播著越劇,還有人說書,念的字句都是地道的方言。

“雨水時節,省酸增甘,以養脾氣。”說的是要多吃天然甘甜的食物,調養脾胃、祛風除濕。

乍暖還寒的時候,蜂蜜最養脾胃。

人真是太偏愛蜂蜜了,畢竟它是糖出現之前大家最初品嘗到的甜蜜。《本草綱目》認為蜂蜜“甘而平和”“柔而濡澤”,還有一塊四千年前蘇美爾人的泥板雕刻上形容新人如“蜂蜜般甜美”,而在《聖經·舊約》裡,蜂蜜則有“應許之地”的甜蜜想像。

從超市買來一小罐蜂蜜,放在冰箱裡,早上挖幾勺泡蜂蜜水,或者在牛奶里加一點蜂蜜,站在落地窗前看看遠山。群山只有淡淡的影子,可嘴裡的甜味像是打開了身體的重重開關,像是被雨水捶了幾拳,可惜拳頭也是軟綿綿的,揍得人醉醉的。這與蜂蜜的甜味結構有關,純純的甜味是葡萄糖,在嘴裡迅速溶開了,醇厚、黏膩的味道是果糖,還有蔗糖,後勁最足。

也可以選擇用紅棗來搭配蜂蜜,乍暖還寒的雨天,煮紅棗蜂蜜茶喝,晚上很好眠,一覺醒來,天光微亮,好日子還很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