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雙方離的遠,生出的孩子就更聰明?
閨蜜媛媛是北方某二線城市的土著,大學畢業以後,在工作中認識了現在的老公。戀愛談了三年後,兩個人也晃悠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那就結唄,婚後半年,媛媛幸福地要當媽媽了。倘若按照常人的劇本,也就是等著孩子出生就行了,可是這菇涼卻要鬧離婚。
聽到這個消息的我頭大了不止兩圈,勸和工作馬上開啟。讓人鬱悶的是她居然滿臉無辜地說“為了下一代更加聰明漂亮,我想找一個和自己不是相同城市出生的人”。講真,這是我聽過最奇葩的離婚理由(絕逼有參加奇葩大會的潛質)。
那麼兩個人在不同的城市,距離越遠,結婚後生出的孩子越聰明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關於這種說法的解釋基本上是從遺傳生物學的角度出發。
1.地域相近生育的後代患病率會高點
通常情況下,地域相近的兩個人基因構序相近,相同的地區缺陷型基因相對較多(也就是不利的基因),所生育的後代患地方性疾病的概率較大。
2.遠地結婚生育的後代在遺傳基因上存在相對優勢
研究發現,兩個生活區域離得遠的男女所生育的後代,相對的在遺傳方面會有一些優勢,也就是“遠緣優勢”(並不是絕對的,部分可能還會存在差異)。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是因為區域離得越遠,兩個人的血緣關係相對越遠(親戚除外),不利的致病基因也往往不同,後代患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降低。此外兩個人基因差別大,相互彌補的概率也大。由於雙方優良基因的重組結合會產生不同的基因型,後代聰明健康的幾率也高。
對於這種觀點我國科學家做了很多研究。有資料顯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為102.45,父母是省內異地者平均智商106.17,而隔省婚配所生子女的智商則高達109.35。科學家們推測可能是因為遠地生育的後代同時兼具更多的基因資訊從而表現出比較聰明。
但是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除了遺傳之外,還有後天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營養等因素,所以遠地結婚對後代智商的影響是很有限的。以上資料以及結論也只是統計學上表現出的差異,不具有普遍性。
那麼怎樣才能在後天環境的薰陶下培養出聰明的孩子呢?
1.孕期胎教很重要
懷孕三個月左右時,胎兒的身體表面就會開始分佈著一些神經末梢,當媽媽撫摸腹部時,胎兒就會做出反應。懷孕4個月時,胎兒已經可以在子宮裡活動了,也就是所謂的胎動,此時的胎兒除了調皮之外,還開始感知外界的聲音,這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胎教了,這個月以舒緩的音樂胎教為主,每天重複聽兩次,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懷孕6個月時,胎兒的聽力幾乎和成人相當了,除了聽音樂之外,媽媽也可以用手按摩腹部,和胎兒說話。研究發現父母孕期經常和胎兒交流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演講及社交能力都很有益處。
2.產後儘量母乳餵養
很多醫生建議母乳餵養是最好的,其實這並不是信口雌黃的經驗之談,許多醫學研究發現寶寶吃母乳時間長短和心智發育有正向關聯(就算受媽媽的年齡、受教育程度、智商等因素影響,這一結論也沒有改變),吃母乳餵養長大的孩子智商普遍高於吃牛奶以及代乳品長大的孩子。
之所以會有這些差異,主要是因為母乳中含有許多特殊的活性物質,比如牛磺酸,這種物質可以促進腦細胞增殖以及神經細胞網路形成,對孩子大腦發育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蛋白,特別是乳鐵蛋白,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增強孩子抵抗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孩子患呼吸道感染及腹瀉等嬰兒常見疾病的可能性,這也是“吃母乳的寶寶少生病”的原因。
關於異地結婚,你感覺最大的確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