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這樣給孩子談生死,不沉重易接受

這天朋友突然給我發短信,詢問如何給孩子談及生老病死才不會傷感,經過瞭解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來朋友這天和她五歲的兒子在沙發上嬉戲打鬧,玩得很是開心,而正當她們笑的刹不住車的時候,兒子忽然摸著她的眼角問她,“媽媽,你笑起來為什麼這兒有一條條的”,朋友就開玩笑說“啊,那是皺紋嘍,媽媽老了,唉,怎麼這麼快就老了哦,媽媽以前笑起來可沒皺紋的。”

說完之後兒子就抱住了她,當時朋友以為孩子就是如往常那樣抱著她玩,可是過了一會,朋友聽到了兒子的小肩膀一動一動的,還有伴抽泣聲,這時朋友才意識到孩子在哭,捧起孩子的小臉一看,果然在哭呀,眼睛紅紅的。就趕緊安慰他說自己在開玩笑,自己還年輕,可是這招壓根就不管用,這種悲傷的情緒一直延續到他上床睡覺。朋友想孩子已經五歲了是時候該給他談論生老病死了,可是又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講,害怕無意間又讓孩子傷心了。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生老病死這個話題是他不得不面對的重大人生問題。如果孩子問及時,家長表現出避諱或者恐懼,孩子就會意識這是一個不好的事情,而孩子也沒有得到答案,他也不知道該去哪裡得到答案,引起孩子不恰當的想像。

而如果家長以謊言的形式告訴孩子,也是不妥的,例如:只要寶寶乖乖的不惹媽媽生氣,媽媽就不會老了。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同樣又會帶來很多善意的謊言,這些謊言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當孩子問及的時候,家長要以科學的方法去回答孩子的問題,這樣孩子從小就會有一個正確的意識,也不會覺得惹媽媽生氣媽媽就會老,變得唯唯諾諾。用科學的方式正確的告訴孩子,這並不是對孩子的殘忍,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這樣做是真的很正確的。

那麼當孩子問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回答呢?其實不同年齡的孩子理解不同,家長要以不同的方式去回答。

0~3歲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生老病死並沒有概念,他們的四維僅限於可以看到、摸到的東西,如果超出這個範疇,他們便不再會關注,因此在給這個階段的孩子說的時候,可以說這個人不見了,就像小汽車一樣,開走了,消失了,不再回家了,以後也見不到他了。只用轉移他的注意力就可以了。

4~6歲的孩子,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認知,在回答他的問題時,就不要轉移話題,更要避免含糊不清和欺騙的回家,例如他睡了、走了、消失之類的,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焦慮、害怕。當孩子問及時要開誠佈公的正面回答,不過回答時應以正面的教育為主,不宜有過多負面暗示,這很容易對心理弱小的孩子造成衝擊。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講解。

一、將孩子帶到大自然中,讓他認識大自然的花開花落,讓他觀察各種生命的形態變化,瞭解他們的生命過程,從而理解生命的意義,珍貴生命。

二、看繪本,介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家長可以給孩子看一些適合的視頻、繪本、故事等等來給他們講解,比較符合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的書有《去年的樹》、《爺爺變成了幽靈》、《奶奶來了》等等。

給孩子講解過之後,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行為,如果出現不良的情緒,例如悲傷、痛苦或害怕,不管是否和這件事有關,都要儘快和孩子溝通,及時告訴他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讓他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