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孩子12歲前,家長需完成三大任務,你做到了嗎?

問下自己,你生孩子是為了什麼?傳宗接代?養兒防老?

看到書裡一個很感動的答案說:“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多麼溫暖的答案呀!爸爸媽媽們,請在孩子12歲前,努力完成這三大任務吧,會讓孩子的生活更加美好!

【1.孩子0-3歲:陪伴孩子】

據研究發現,孩子的早年成長經歷往往會影響進入小學後的表現。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評價不高,做事沒有自信,很可能是因為他在幼兒時期沒有得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懷。不管父母是不是職場人士,都應當多多陪伴孩子。媽媽母乳餵養的溫暖感覺、爸爸媽媽換尿布時的身體接觸,父母的擁抱、聲音等等,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安全感。如果孩子沒有在這個階段建立安全感,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就容易出現一些情緒、行為方面的問題。可能會表現得過分依賴,也可能完全不信任別人。

【2.孩子3-6歲:提供各種新事物】

孩子到達這個年齡段,開始發展出自主意識。這並不是教孩子知識與技巧的時期。這個階段要把目標放在紮穩基礎,打造念書和運動都能兼顧的大腦,將心力放在改掉影響鍛煉大腦功能、本能及心的“腦部壞習慣”。

孩子會對各種事物表示好奇,這裡摸摸那裡碰碰,探索周圍的世界。家長應當給予孩子的愛就體現在支持、鼓勵和引導孩子接觸、探索這個世界。孩子看越多事物,大腦思維會越靈活。這個階段要讓孩子變得聰明起來,爸爸媽媽一定要讓他多看多聽。比如拼湊玩具、讀兒童繪本、聽國學機,都能鍛煉孩子大腦。

【3.孩子6-12歲:培養孩子自信心】

小學階段主要是6-12歲。這個階段是勤奮感和自信心培養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兒童的大腦,屬於接受越多父母的指示、命令,表現就會變得越差,因此具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大人,必須妥善指引一條明路,而主要關鍵就是“丟出好的問題”。

當你看到孩子做事磨蹭,對待學習總是三分鐘熱度時,不要用命令去束縛他。最好是將“要這樣做才對!”的命令改成選擇題,以“你想要怎麼做呢?”來詢問,讓孩子能自己選擇。

這個階段家長要鼓勵孩子學習並表達出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有能力,並且讓孩子體驗到“只要我努力了,就能得到肯定”,這樣慢慢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積極情緒體驗,避免對孩子吹毛求疵,讓孩子感覺不如別人。

爸爸媽媽要認清楚,在日常生活的種種細節中被過分管束的孩子,他們的獨立人格往往得不到鼓勵和支持,反而受到譏笑和打壓。相反很多懂得鼓勵孩子、信任 孩子的父母反而能夠説明孩子認識外界,也不需要擔心他會不被社會接納。孩子的心靈本身就是慷慨與仁慈的,如果我們能加以引導和培養,可以讓孩子減少很多壞習慣和負面情緒。這對孩子的成長才是真正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