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東溪古鎮|原汁原味的淳樸與真實
區別於大多數人為修繕的景點,東溪古鎮一切都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淳樸與真實。
(東溪鹽馬故道 朱興宇攝)
枕著小溪水,踏著石板路,聆聽老漁歌,賞遍古鎮情。
在綦江東溪古鎮,當青石、戲樓、瓦台、溪流、梯田、農家,伴著青松綠樹的點綴,一幅山水古鎮的風貌躍然眼前 。
|萬天宮|
萬天宮,系清朝時期的四川會館,始建於清康熙二年(1663年),距今350多年。
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系磚木結構,宮內供奉川祖神像等。
古戲臺正上方有一個八角形的構造叫“藻井”,是起擴音保真效果的古代獨特設計。
正殿前是保存完好的古戲樓,穿枋上的深浮雕,人物情態各異,生動形象,富有立體感。
每一組木刻浮雕都是古老的歷史故事,如“空城計”、張飛橫立當陽橋等。
兩側為觀戲堂廂,即現代的包廂。
川劇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於四川、重慶全境和雲南、貴州等省部分地區,是融匯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劇種。
“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
川劇演出團隊為綦江區本土文化單位——重慶渝南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前身為綦江川劇團。該公司結合川劇和當代文化,並設立非遺學校傳承傳統文化。
|太平橋|
太平橋,始建于明太祖三年(1370年),距今630多年,全長30米,寬5米,拱形橋孔,橋頭各有石獅一對,其中三個殘缺,一個完好,石欄外兩側有堅硬石頭雕刻而成的數隻獸頭裝飾,橋下中央曾有一把能隨風力大小自然轉動的83斤重的斬龍寶劍。
( 綦江東溪太平橋 陳清貴攝 )
有民謠:經常走走太平橋,健康幸福樂逍遙。
|太平橋黃葛樹生態群|
(東溪太平橋古渡口 朱興宇攝)
太平橋黃葛樹生態群,面積300余畝,群山環抱、三壑直插成溝狀,東丁河、福林河與綦河彙集於此,
5000餘棵古老的黃葛樹密佈其間,構成了黃葛樹“博物館”。
在這裡,樹齡500年以上的就有100多棵,眾多的黃葛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掩映著古老的鹽馬古道,鑲嵌在山水之間,組成一組別致的山水畫。
(東溪春濃時 張北平攝)
古鎮建築、街巷與環境吻合,錯落有致的古樸民居處處傳承了巴渝的傳統與特色。
一路走來,看到很多當地居民在這裡生活,古鎮氣息濃郁,讓正說君真正感受到古鎮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