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懷念!那些正在重慶消失的老行當

當科技在高速發展,很多重慶人以前賴以為生的行當正在逐漸消失。下麵的有些行當小編已是好多年都沒見過了,早成為了童年的記憶。

NO.1 打包穀泡兒

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了,每次打包穀泡兒的人來,挨家挨戶的人都會提一口袋玉米或者米去。還有打炮筒,插在手指頭上,一個手指頭一個手指頭的咬過去。還有用炮筒喝水,都是小孩子的把戲。高中時曾見過一次打包穀泡兒的,別提有多興奮了。話說那砰的一聲炸裂時,感覺很危險呢。

NO.2 捏面人

一直都覺得街頭的捏面人是藝術家,幾個手指翻翻轉轉就將麵團捏成了一個個花花綠綠、栩栩如生的小人,都捨不得咬下口去。捏面人已經是很久都沒有見到了,只是有次在恩施的一個公園內見到了做糖人的,揮揮灑灑如同畫沙畫一般。跟捏面人一樣,都是街頭藝術家。

NO.3 剃頭

在街邊剃頭的人還有見,不過也是越來越少了。大多是將剃頭的行當擺在路邊的一顆大樹下,在牆上粘一塊鏡子或者不用鏡子,顧客也大多是些老人。

NO.4 篾匠

可別小看篾匠,這也是個技術活。通過篾匠的一雙手,就能把竹子編成各種各樣的物件,一般人完全辦不到。稍不注意,手就會被竹子劃傷。在以前的家庭裡,基本上總要有個人會這門手藝,家裡的背簍、掃帚等就有了著落。不過現在,誰還用背簍呀。

NO.5 補鍋匠

我還是很小很小的時候有見過補鍋匠。鍋底通了,媽媽也不扔,等補鍋匠一來,就給換個鍋底繼續用,這樣多經濟實惠呀。現在補鍋匠沒了,鍋壞了就只能扔掉。不過好像能換鍋底的鍋也很少見了。

NO.6 磨刀人

跟補鍋一樣,磨刀人也基本上已消亡殆盡,這種生活類的小服務漸漸的都被淘汰了。記憶中磨刀人的吆喝聲還停留在一碗小面1塊5的年代。

NO.7 補席子

還有多少人家裡有竹子編的涼席,跟國民床單一樣,這樣的席子也是上個世紀的遺物。同時,補席子的手藝也失傳了,反正我長這麼大是沒有見到過。

NO.8 石匠

“男兒莫要學石匠,天晴下雨在山上。”石匠這個職業也在消失。在石匠的手下,頑石就像個聽話的小孩,幾經刻刻打打,石墩、石桌、石槽就出來了。如今,就算還有人願意做石匠這個體力活,也不需要了。

NO.9 棒棒 小時候是看著《山城棒棒軍》長大的,如今棒棒也處在消失的邊緣,人力終歸要被機器取代。

這些行當的消失正代表了社會的進步,固然是好事,可是如果當你在某個不經然間,遇見這所有職業中的一個,會不會想起很多年前的記憶?會不會有一種重逢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