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顛覆你的想像:手持拍慢門,2分鐘畫面無抖動

昨天傍晚帝都久違見了藍,晚上下班先去了大劇院,然後直奔故宮角樓。

不出意外,牆邊上早已排滿一溜炮筒,方的、圓的各種濾鏡一頓招呼。

上班嘛,我既沒帶相機,也沒帶濾鏡,當然,更沒帶腳架。

什麼都沒有,怎麼拍?

找了個縫隙,默默掏出我的z11。

30秒以後,一張慢門照片就完成了:

拍攝參數

是的,還是電子光圈功能,不過這次有點不同,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是純手持完成的。

你沒看錯,當手持防抖已經不是新聞的時候,Z11出其不意的來了一個手持慢門。

• 之前也寫文章介紹過努比亞的電子光圈功能,跳過濾鏡的限制,這極大豐富了手機玩家的拍攝題材。

• 只不過那個時候,手機還需要架在三腳架上完成拍攝。

• 誰想到,如今,這最後的器材桎梏也被突破,想拍攝慢門,你只需要一台手機和一雙手。

z11的電子光圈功能最慢支援2分鐘的曝光時間,時間越長,雲層和水面的霧化感越強。

• 我的拍攝時間是下午,大部分照片都使用了38秒左右這個檔位,而拍出的照片放大後銳度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原圖無修)。

• 你可能有疑問,這真的是純手持嗎?所以,在下面這張照片中,特意拍了一張帶人影的。

• 既然支持2分鐘,自然也要嘗試一下。最終曝光時間133秒,手最後真心酸的不行,從結果來看,中心銳度依然很棒,但畫面的邊緣明顯看到有些部分沒有霧化成功:

• 由這個細節不免聯想到一個問題,這手持慢門究竟是什麼原理?

• 要知道,傳統的相機慢門,在拍攝時需要三腳架和ND減光鏡,利用感測器長時間採集弱光來形成畫面的霧化。

• 而有些時候,因為沒帶濾鏡,又想拍攝雲層流動、水面霧化的效果,就要利用堆疊技術。所謂堆疊,就是針對一個場景連續拍攝多張照片,然後在後期通過平均值疊加來模擬慢門的效果。由於是後期疊加,堆疊的照片在重疊處會有分節的感覺(尤其是雲層),但與之相對,在合成的過程中,由於平均值優化,堆疊的照片在降噪上表現更為出色。

網友利用堆疊拍攝的日落

• 手機的慢門效果,無疑就是借鑒了後者,你可以這樣理解,就是在2分鐘的時間裡,手機不停的拍攝照片,然後利用內置的PS進行自動合成,從而最終得到一張類比慢門的堆疊照片。

• 我猜想,z11的手持慢門則是在上述功能的基礎上,融合了PS的另一項功能:自動對齊。

• 而自動對齊主要是尋找多張照片的中心點進行合成,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上面那張照片會出現邊緣無霧化的情況——因為拍攝時間過長,我的手出現了移動,本著中心對齊的後期處理思路,那條沒有霧化的部分,就是我手持過程中鏡頭偏離的軌跡。

38秒手持慢門

• 當然,如果僅就手機攝影來說,這樣的慢門拍攝已經完全可以應對一般的朋友圈秀圖了。

• 而且,相對于普通拍攝來說,慢門可以有效的淨化場景,突出主體:

比如上面兩張北海的荷花,一張普通拍攝,一張慢門拍攝,感覺卻大不相同。而且,下面這張照片拍攝過程中,是有一艘黃色遊船經過的,但是由於慢門效果,遊船只變成了淺淺的一道影子,你找得到嗎?

• 再加上擺脫了三腳架的限制,就可以充分發揮你的創意,我們知道,很多地方禁止使用三腳架,那麼使用手持慢門就可以讓你自由的、多角度可以拍出流動感。而完全不用在乎器材的限制。

• 不過遺憾的是,目前,只有電子光圈這一功能支援手持拍攝,而夜景模式還不能做到這一點,依然需要三腳架的支援。

對於懶人

不會PS的人

來說

專業的門檻,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