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自己也能拍,把愛車拍出雜誌大片的效果

前兩天又去老地方拍了一次車,最近照片整理出來。效果感覺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這次的“模特”價值140萬。

在拍攝過程中有點器材使用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這次拍攝使用的是70-200mm f2.8 和24-70mm f2.8兩款鏡頭。

之所以沒有選擇廣角,是因為前一次拍車,使用了17-40mm f4

17-40 f4

但廣角端的畸變實在看不慣,24端的中規中矩表現反而更得心應手一些。

24-70 f2.8

拋開24端,70-200mm的長焦端倒是值得說一說。

現在隨著相機圖元的提高,照片可以裁切截取的範圍也就越來越大。

因此很多人就都秉持這樣的觀點:我用一個中等的長焦(比如70mm,105mm)進行拍攝,後期裁切圖像,也能形成長焦的效果。

這句話不完全錯,但也忽略了很多細節問題。

要知道,長焦鏡頭並不是僅僅是為了讓你拍得更遠而設計的(當然,這是它的主要作用)。

拍出景深

以這張照片舉例,

使用鏡頭為24-70mm f2.8:

當時的參數為70mm,f8

用了鏡頭的最長端,但因為光圈過小,所以沒有景深,汽車沒有脫離背景而出。

而這張照片使用鏡頭為70-200mm f2.8:

當時的參數為177mm,f8

同樣的小光圈,卻是另一番效果。

這就是長焦的作用之一,即便是在很小的景深情況下,同樣可以拍出切割感,這是後期剪裁做不到的。最大光圈

這時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用f8,把光圈放大,用f2.8拍攝,不就能拍出景深了嗎?

這就又涉及到一個誤區:很多人買了大光圈鏡頭,就拍什麼都用最大光圈。覺得這樣可以讓主體更突出。

但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樣的。

比如這張照片,使用24mm,f2.8拍攝(不合要求沒有修片,湊合看吧)

可以看到背景虛化的效果令人滿意。但與此同,你同樣應該可以發現,作為車身的一部分,車尾和車身右側也因為淺景深而被虛化掉了

這張照片中,與其說合焦正確的拍攝主體是這輛車,倒不如說主體僅僅是車頭左側這一部分更為準確。

而下面這張使用24mm,f8拍攝:

不論是車的前部還是後部,都很清晰,但由於是24端拍攝,f8 使得背景虛化不足

再換成長焦使用f8拍攝:

雖然離背景很近,但在車體合焦正確的同時,獲得很好的景深效果

說到這裡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都說長焦拍人像會更好,試想,如果你用35mm的大光圈鏡頭拍攝人像,如果想拍出半身照或者特寫照,那麼就必須離模特很近,這個時候,開大光圈的後果就是,略微的平面差距都會導致景深變化,比如你對著左眼對焦,那麼右眼就可能被虛化掉了。

另外,每個鏡頭都有一個最佳成像光圈,這個數字一般在f5.6-f11之間,因此,想讓成像更好,主體的整體更清晰,同時又兼顧景深,那麼,長焦鏡頭確是不二之選。

上圖為f2.8 下圖為f8,可以看到小光圈會產生明顯的暗角,當然,是否喜歡這種效果,就見仁見智了

壓縮畫面

最後,還要提一提長焦所具備的壓縮感,此前發送推文說過,焦段越長拍出來的人像越胖越扁,這是缺點,同時也是優點。

漫天飄絮,按說不是一個理想的拍照環境。

(放大來看更明顯一些)

但是我利用陰面和陽面的交叉點拍攝,鑒於飛絮過多,以樓面的陰影作為背景,黑色襯托之下,白色的柳絮就像飛雪一樣,飄滿螢幕。但是,如何能將柳絮拍得多而不亂呢?這就需要長焦鏡頭,它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利用壓縮感將每一顆飛絮放大。從而讓人清晰的感受到它們的存在。試想,如果是用廣角拍攝,是斷然不會出現這種效果的。

4個層次的前中後景都被壓縮進畫面,但整張照片卻並不顯得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