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重慶這些老房子,每棟都有自己的故事

重慶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不僅因為雪月風花的浪漫,也因為歷經滄桑的沉澱,對重慶人來說,最能承載滄桑的是那一塊塊青磚建成的老建築,每一棟都有屬於各自的故事,組成了這個城市的另一面!

巴縣衙門

巴縣,始建於北周,至今已有1450年。巴縣衙門駐地在重慶太平門內,倚山面江。明末清初,曾被毀壞。清乾隆十六年,王爾鑒任知縣時大興土木,重建縣衙。那時的巴縣縣城,也是重慶府城,縣衙、府衙同在城中,毗鄰而接。

汪全泰號

汪全泰號舊址在白象街142號,它於1850年由美國大來公司修建,之後成為汪全泰號的絲綢商鋪,如今“汪全泰號”四字匾額依然依稀可辨。

聚興誠銀行

這是一家歷史甚久的川幫銀行,總行在重慶,成立於民國4年3月。系重慶富商楊文光及其族人出資創辦,是川幫較大的商業銀行中唯一無軍政背景的民族資本銀行。解放後,聚興誠銀行參加公私合營,從而結束了這家長達34年之久的楊氏家族銀行。

孫家大院

重慶開埠時期,一大批中西合璧式的建築開始屹立在山城的江邊。孫家大院曾為法國人居住,在大氣的歐式拱廊裡透出東方神韻。2012年,孫家大院經過修復後,顯得更加氣派。

從立德樂洋行

馬鞍山片區往江邊的南濱路走,會看到一座回頭率極高的建築。在這條現代化的城市濱江大道上,立德樂洋行獨守著江邊的一抹紅色。儘管擁有者石牌坊的大門、純中式的鬥簷閣樓設計,但二樓精美的西式琉璃欄杆卻證明了它來自西洋。

安達森洋行

安達森洋行是重慶開埠時期瑞典人修建的建築,抗戰時這裡保存了故宮4000多件文物,不起眼的倉庫確實戰火中國寶的避難所,層層疊疊的厚實牆體卻沉澱著厚重的歷史。

蒲蘭田公館

這原來是英國人蒲蘭田的公館,蒲蘭田是長江水最早的外國領江,曾擔任川江輪船公司“蜀通”輪船長。蒲蘭田公館1938年至1942年供美國使館人員休閒娛樂之用,所以又稱美國使館酒吧。

法國仁愛堂

山城巷80號,有一座西式建築,名為法國仁愛堂。前身系1902年法國人創建的“仁愛堂醫院”,1944年改名“陪都中醫院”,也就是重慶市第一中醫院的前身,因逐漸成為危房,拆除了主體建築的西側,曾經的華麗的老建築在歲月的流淌中逐漸的消逝在人們的視線裡。

慈母堂

1911年,天主教川東教區在南岸區觀音山修建慈母山修院(又名培德堂)。教堂群山環抱,林深葉茂,松香盈鼻,環鏡優美。教堂是殖民時代外國人進行文化輸導的工具,在20世紀初期,重慶主城修建了許多教堂,但部分建築遭到破壞至今尚未修復,只剩下斷壁殘垣。

中英聯絡處舊址

中英聯絡處舊址建於1910年,最早為真元堂,占地391.18平方米。上世紀30年代曾為日本人所用。1939年至1946年,中英聯絡處設於此。中英雙方曾在裡面交換情報,為抗戰做出了貢獻。

四川美豐銀行

四川美豐銀行是重慶第一家中外合資銀行,而這座老樓曾是四川美豐銀行高級職員宿舍。1922年4月2日,美豐銀行舉辦盛大的開幕典禮後,在重慶正式開業。和“宿舍”的低調不同,美豐銀行留下的美豐大樓,已作為文物被保護起來。

新華日報社舊址

位於渝中區民生路240號的一幢民國時期的老建築,看似平常,但這就是當時宣傳抗戰的新華日報社舊址。營業部大門上方和正面牆體上,分別砌掛著由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的醒目的“新華日報”四個大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