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紫砂壺器型大搜羅,獻給愛喝茶的你!

蘭子有一位好友家在武夷山,家裡是做茶葉的,在武夷山上開了一家茶坊,因為她也接觸了一些茶文化,當然只是皮毛啦!哈哈!中國的茶文化可謂博大精深,而茶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茶配好壺,紫砂壺可是愛茶之人都知道的。下面讓我們首先瞭解一下紫砂壺的結構,用一張圖來介紹,簡明、易懂,一目了然。

平時我們見到過各式各樣的紫砂壺,但是並不知道它們都叫什麼名字,今天就來科普一下,最常見的紫砂壺器型都有哪些,它們就像一位位溫婉優雅的古典美女,都很有故事的哦!

【1.西施壺】

原名西施乳,言壺之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蓋採用截蓋式,壺底近底處內收,一捺底,後人覺“西施乳”不雅,改稱“倒把西施壺”。

【2.掇球壺】

掇,落起來的意思,掇球,落起來的球。掇只是大亨原創,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式,也是最優秀的紫砂壺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壺鈕,壺蓋,身壺,由小中大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似小球掇於大球上。故稱掇球壺。

【3.石瓢壺】

“石瓢”最早稱為“石銚”,“銚”在《辭海》中釋為“吊子,一種有柄,有流的小烹器”。從留傳于世的石銚壺看,至陳曼生、楊彭年時期,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曼生石銚”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穩當,壺嘴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暢順,壺身呈“金字塔”式,觀賞端莊。那麼,紫砂“石銚”何時稱“石瓢”呢?這應從顧景舟時期說起,顧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銚”應稱“石瓢”,從此相沿均稱石瓢壺。

【4.潘壺】

據《陽羨砂壺圖考》記載,潘仕成字德佘,為清道光廣東番禺人。由於潘氏家傳素嗜飲茶,便在宜興訂制專屬砂壺,一則自用,一則往還饋贈。潘氏訂制的砂壺形制固定,且慣于將印款落于蓋沿之上,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字“潘”印。由於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稱為“潘壺”。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

【5.仿古壺】

一說清代邵大亨初創,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後人仿製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另說最早見於近代趙松亭按吳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 ;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於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6.容天壺】

取材于源於佛教中的大肚羅漢,取名源於“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首創,早期作品壺形偏低,後來壺形較高。要體現此壺的氣韻的確很難,需要做壺之人用心體會。在氣韻飽滿的壺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頸,壺蓋增高成半球狀,平添拙樸童趣。出水效果極佳,用起來確實方便舒適。視覺上穩重大度,在質樸中見深厚。

【7.笑櫻壺】

笑櫻壺是紫砂壺中的經典壺型之一,流傳甚廣,皆因其張力十足,為人所喜愛。看外表也許你會覺得平淡無奇,但由於形體輪廓,結構比例,尺度的細部處理安排得當,恰如其分。據說“笑櫻壺”的造型原是出自“嬰寧一笑”的歷史典故“嬰寧一笑千愁解”。笑櫻壺以交融而又諧調之態漫流的幾種色彩,恰如“嬰寧一笑”,表現出傳統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精神內質。

【8.文旦壺】

文旦創於明未清初,形與西施、貴妃壺相近,後兩者為清中末後所創,重玲瓏嬌秀,前者則重古拙,這也與當時藝術審美注重相關。清代文人吳梅鼎曾經稱讚文旦壺說:“至於摹形象體,殫精畢異;韻敵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壺的韻味風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無骨;又似西施那動人的曲線,豐神綽約,俊俏天成。

【9.漢鐸壺】

漢鐸,即漢朝之鐸。漢鐸,即漢朝之鐸。《說文》中對鐸的解釋是:鐸,大鈴也。它是器物的名稱。具體地說形狀有些像甬鐘,但體積小。梅調鼎(1839—1906年)字友竹,號赧翁,慈溪人,長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稱讚他是清代書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為之作銘的漢鐸壺可算是目前在紫砂歷史上最據研究價值的漢鐸壺了。

【10.漢扁壺】

形體扁圓,底部圓韻而豐滿,肩有圓棱,口與肩平滑舒展,平蓋,蓋邊飾反弧線,扁圓鈕,形成大小對比。腹肩口產生曲折剛勁的張力。大平蓋穩住架勢。嘴微曲,大把向外拉出,嘴側肩與把側形成一條氣貫全壺的流線,相互呼應,生動而自然。壺質樸大氣。

【11.井欄壺】

顧名思義,其造型源于井欄。“井欄”一詞,傳統文化中多見,如“命理之學”中有“井欄”一格,陳式老架二路太極拳譜第四十一式為“回頭井欄直入”。實際生活中的井欄即井之護欄,亦名井床,井幹。古人掘井多置井欄,有的還置井蓋,井頂,井亭,它們即可護井,又能起到美化環境作用。

【12.漢君壺】

漢君壺是六十年代初,紫砂陶趨於低谷時所制,為大眾服務之茗壺,至今比較珍貴。漢君壺曾以商品大量湧現,現一壺款,由於壺藝家學養不同,所制器物差別甚大,有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之感。漢君壺原似曼生扁石壺之式,清末民初為平蓋漢君壺,基本定型。

【13.茄段壺】

茄段壺,造型靈感來自枝頭成熟的茄子,若要達到較高的藝術表現力,最佳須使用特級紫茄泥。以茄蒂為壺紐,生動有趣;氣度飽滿,將張力處理在欲破不破之間;流、把的呼應自然順暢,靜動如一。壺面充分表現出紫砂的種種優越屬性,色澤暗淡沉樸,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溫潤。

【14.漢瓦壺】

漢瓦屬於圓器當中的一種,歷來多位藝人都有仿製此種款型,而之前楊彭年的一款漢瓦壺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圓筒形壺體,上侈下教,短流勢較直。蓋平略見弧,橋式鈕,鈕面陰刻海棠紋樣。泥質堅結,砂色暗紅。壺蓋子口製作圓而不規,轉撚即緊,拈鈕可以翕起全壺。

【15.美人肩壺】

美人肩紫砂壺宛如古代女子端莊可愛,帶點宮廷的雍容華貴,又不失大家閨秀般的妖嬈。造型飽滿,大方得體,以體現圓潤的壺身為主,壺蓋與壺身仿佛合為一體,沒有空隙,用手撫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溫暖。美人肩作為傳統器型是由清代的老作品演化而來,是一款經典器型,同一種器型在不同的工藝師手裡能夠表現出不同的神韻與氣韻來,以古代美人的肩線及豐腴美妙的曲線,幻化出動人心弦的壺形。

這些紫砂壺的名字是不是都很有故事呢?年代感十足!

ps:到這裡其實才介紹了15種,停不下來了都,其實還有二十幾種想介紹給大家的,留著下次吧!想瞭解後續的記得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