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星球美食:來台南旅行不可錯過的6道美食!

每到假期,台南老店與小吃攤幾乎從早到晚被慕名而來的人潮包圍,究竟台南小吃有什麼魅力,外國觀光客不遠千里紛至遝來。台南是臺灣最早發展城市之一,從古至今發展出許許多多台南美食。

1鹹粥

鹹粥是台南在農業時代早餐與午飯間的家常點心,後來,虱目魚咸粥成了當地人的早餐,甚至也演變成街頭小吃,從清晨開始一直到宵夜,在台南都能吃得到。

阿堂鹹粥是台南鹹粥久負盛名的老店之一,僅以一味虱目魚即熬煮出華麗絢爛的鮮美滋味,飄香三代至今。點餐後舀起高湯加入汆燙過的虱目魚肉片與鮮蚵仔,再點入蒜酥香菜提味,深諳魚性的手藝讓鹹粥味道鮮美無比,嘗過難忘。

這是台南小吃裡非常頂級奢華的味道,很多在地居民清早提著鍋來外帶回家當一日美好的開始,許多觀光客抵達台南後,也會從這道小吃開啟美食追尋之旅。

2牛肉湯

與台南相鄰的善化地區是臺灣數一數二的畜牧業大本營,那裡養殖的牛全臺灣都很有名。

台南人對吃講究,因此對食材的新鮮度要求相對也嚴格。懂吃嘴又刁的台南人,僅燒滾一鍋熱湯,將片成薄片的新鮮牛肉放在碗裡,將熱湯沖到碗裡將肉片燙至半生熟。這些原本紅潤鮮嫩的生肉經過熱湯的洗禮,瞬間在碗裡起了變化,仿佛一朵朵粉紅色的鮮花在碗裡綻開,鮮甜柔嫩的口感讓台南人願意起個清早一親芳澤。

位於保安路的阿村第二代牛肉湯,牛大骨與整顆蔬果熬煮的湯頭味道濃郁鮮美,現宰溫體牛肉淋上熱湯後直接端上桌,略帶厚度的肉片顏色由紅漸漸轉為粉色,配上薑絲與醬油膏,加點一碗白飯及一盤芥藍炒牛肉,小吃也變成一頓豐盛豪華的正餐了。

3菜粽

源自於“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封號,俗稱府城的台南,自古擁有臺灣第一大的商港。這些以勞力換取溫飽的台南人,一早上工之前的早餐必須具有飽足感,還要方便入口食用,最重要的是價格不能昂貴,幾口吞進肚裡,就得給足一日所有的力氣。

有別于傳統肉粽的竹葉,菜粽以莖葉較厚實的月桃葉折成三角袋狀,放入浸泡過的糯米與花生,用稻稈或棉繩束緊直接丟入熱水煮至熟軟,月桃葉獨特的植物香氣經過熬煮後直侵米心,整粒的花生也變得鬆軟。

這道簡樸的平民小吃,口味立體層次豐富,僅以簡單的食材與味道,成就出臺南原創地道小吃,經過世代交替後依然獨樹一格在台南街頭屹立不搖。

4碗粿

向來台南地區就擅長種稻,米食習慣深植南方人的日常生活中,加上台南地區的寺廟文化鼎盛,有的用於祀典,有的日常食用,先民利用米漿蒸炊變化的技術,演變出各式各樣的粿食。

“碗粿”從字義上看來,就是以碗裝盛米漿炊熟成形的料理,嚴格講起來只是點心,若要吃飽的話,也可加一份魚羹作為配湯,虱目魚肉打成濃稠的魚漿,手工取成條狀入鍋,將湯簡易勾芡維持清澈透明的羹,最後以薑絲提味,鮮美帶點甜味的口感。台南人認為非常適合搭配碗粿,所以一塊粿配一碗羹,仿佛客人與老闆間的默契暗號一樣,不需要多的吩咐,彼此點點頭找位子坐下就送到面前來。

5鱔魚意面

鱔魚,以淡水飼養數日以去除土味腥味,再以俐落刀工切除魚頭與脊骨,這樣處理活鱔魚可以保留魚身的活血,營養價值不流失。經大火快炒後,魚肉呈現特殊的爽脆度,加上甜中帶酸的調味,有時稍加勾芡後起鍋拌入意面或米粉等,獨特的口感加上恰到好處的分量,成了當地人夜間解饞的點心,深夜吃了這一碗當宵夜,身心都飽足了。

阿輝炒鱔魚意面是2011年米其林綠色指南推薦餐廳之一。新鮮鱔魚以洋蔥、胡椒粉、米醋與糖熬煮的湯汁勾芡,配上酥炸過的意面,以蒜頭、高麗菜、洋蔥與青蔥段以大火翻炒上桌,蔬菜與鱔魚爽口清脆,包覆著湯汁酸甜鹹辣的飽滿滋味,是台南才有的在地味道。

6水果盤

臺灣由於春夏秋冬的季節分明,全島在不同的產季、不同的鄉鎮都有其盛產的水果,種類之多讓臺灣也有“水果島”之稱。然而,到了台南,水果也被挑剔的台南人嚴格地挑選過。

通常賣水果的店家,總是將精挑細選的時令水果擺在攤前的架上陳列,後來也順手替客人代為削皮、切塊、去籽、打成果汁等處理,以及甚至滿足客人一次想要吃到多樣水果的需求,更有外帶回家宴客而希望店家提供精緻擺盤的服務。

如此原本只要對果園以及水果挑選的功夫,慢慢地店家老闆處理水果的刀工技術也越發精良。當然,能端出現切水果盤到客人的面前現吃,也代表著老闆對於自家水果的品質保證,當然要享受如此尊貴的服務,所費也不低,因此能在路邊的水果店吃一盤現削的水果盤,也是顯富的一種展現。

一座古城以歷史作為鍋底,近3百年來以不時回望傳統的情懷,佐以世代傳承的堅持,熬煮成如今的飲食文明,台南不愧成為全臺灣最好吃的城市。

文、攝│陳昭

分享最有趣的旅途見聞,推薦最好用的旅行裝備。

更多精彩請關注【行客see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