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這樣吃最青海:大美的不止風景
想到冬天去青海,剛去過東北和內蒙的人,居然也不由自主的打了一個寒顫.......
再美的地方,也要有好吃的,才會給人以說去就去的決心~
洋芋釀皮
青海人也管土豆叫洋芋,釀皮是西北幾省都喜歡吃的一種食物,洋芋釀皮呢就是用新鮮土豆、土豆澱粉和麵粉做出來的一種釀皮。
首先,要用土豆擦子把土豆“擦”得茸茸的,放到網眼密實的紗布里加水裹起來,揉擠出些許水分濾到容器裡做澱粉備用,紗布裡的土豆泥就拿來與麵粉、鹽、花椒粉等和好,然後加上剛才濾出的澱粉水揉勻,攤開到不銹鋼盤子裡,隔水蒸熟,板結以後切條切片。加點麵筋,淋上熱油嗆香的辣椒、蒜泥,拌上切得細細的韭菜葉,加點醋,用筷子那麼一拌開........在舌尖上享受青海,從一碗洋芋釀皮就開始了。
在這邊店裡吃著洋芋釀皮,還可以從隔壁端一碗炸洋芋塊來吃吃。在大美的青海遊玩,不進酒店,專吃路邊小吃的話,你一天三頓就能遇上三頓不一樣的土豆小吃。高原的洋芋,有不一樣的面香。
手抓羊肉
羊雜、牛雜湯
筏子肉
將羊肉、內臟和麵粉、澱粉、佐料拌制均勻,灌制到羊胃網裡,再在外圈扎扎實實的纏上一圈一圈的羊腸,包裹得密密匝匝的,就成了筏子肉,外形就像紮起一隻渡河的羊皮筏子一樣,縮小版的。
吃的時候,或是整條蒸熟煮熟,或是切塊以後燒烤著吃。在青海的夜市燒烤攤,這種筏子肉最是奇貨可居。雖然它聽起來極像英國的黑暗料理“哈吉斯”,但至少烹飪手法是中式的,孜然大料一放,火架上那麼一烤,出來的肉香,完全將材料的“可怕”蓋過去了。
錕鍋
錕鍋是青藏高原牧區的一種麵食,年節走親訪戚送禮也送它,相當於藏族人吃的糌粑,便於攜帶,不易變質,熱量高,帶著長途放牧很方便。
油炸糕
髮菜蒸蛋
髮菜狀似海藻,更像頭髮絲,泡開以後,用來燉蛋、煎蛋、煮湯。髮菜諧音發財,是西寧年節吃食裡的常客。
nao飯
用羊肉湯燴製成的雜鍋菜。裡頭最常放的除了羊肉、豬肉,還有白蘿蔔片、粉條、洋芋、丸子、雜蔬。用羊高湯濃濃的熬一鍋出來,加上五香大料、花椒粉、黃薑末,冬天吃著熱乎給勁,也常被拿來當早餐,但裡面其實是沒有米飯的。
麥仁飯
麥仁飯是西寧人的臘八粥,用牛羊肉湯煮麥仁,加上草果、茴香、桂皮、八角、花椒,熬稠熬爛就成了。爛指的是口感,實際上麥仁還顆顆分明,配合著牛羊肉裡,在湯碗裡很顯眼。
炒酒
炒酒聽起來不像一道菜,其實就是青海版本的雜錦菜。用豆腐、木耳、菌菇、粉絲、肉等炒燴而成,中途要汆一勺黃酒下去,改小火烹香收汁。以前是西寧冬至節的吃食。
粉湯
對粉湯和nao飯表示分不清楚,不過本地人知道這確實是兩種不同的吃食。粉湯如果有羊肉和羊湯則為羊肉粉湯,牛肉的類推。配上大餅吃,熱乎乎的真給勁,還有配餃子做成的粉湯餃。
羊腸面
灌制好的羊腸,在撇過油的羊湯裡煮熟,或是直接在油鍋裡煎熟煎香,切塊,做成湯麵、拌面的哨子,在西寧很受歡迎。這種羊腸分面腸和肉腸兩種,面腸裡面不放肉。
羊肉蓋被
羊肉紅燒,上面蓋一層煎土豆,再放羊肉,再蓋土豆,以此得名。還有一種蓋被是直接攤一大張面皮,將燴好的羊肉完全蓋住,就好像外國餡餅那樣。
油攪團
西北幾省都有攪團,做法相似也各有不同,有的地方是將麵粉撥進開水鍋中,不停的攪拌而成的。青海的油攪團,是用清油加水拌豆麵,加花椒粉、鹽巴蒸熟的。吃的時候,拌上油辣椒、酸菜、酸豆角,熱騰騰一攪合,暖完胃就開始暖心了。
饊飯
饊飯和油攪團,粉湯和nao飯,外地人可能都分不清,反正只要上桌了好吃就成。
趁熱乎,就著胡麻油拌的韭菜、油潑辣子和酸菜,糯香糯香的一口口吃進去,每個毛孔都舒坦的打開嘞。煙火小食的誘惑,最難抗拒。
土火鍋
圍爐吃火鍋,是全國人民冬季的日常,各省有各省特色的火鍋鍋具、蘸料和涮法,青海人的就是牛羊肉、酸菜、粉條、丸子,牛羊湯鍋吊著,咕嚕嚕咕嚕嚕熬著,吃到淌汗,緩緩吃上一碗室溫下稍微回暖了的加糖優酪乳,再滿足沒有了!
雖然冬季的青海依然大美,而且好吃的也不少,但這裡畢竟屬於高寒地區,冬季有些地方是要封山封路的,景區之間隔得比較遠,路上的餐館關門較多,選擇冬季去青藏遊玩,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和準備,每頓都要吃飽才能有能量走下去。
和上一期一樣,在此處拋磚主要為了引玉,希望能引來更多的小夥伴補充說明,讓俺們一次饞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