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捷克老百姓這樣吃:波西米亞、生活在別處

​生活在別處,這句話是口號,是宣言,是生活方式。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它一次,至少一次。無論是被動的行旅,還是主動的追求在別處的生活,這句嘹亮的口號不是掛在人們的嘴上,就是潛移默化在行動中。就算一輩子囿於或自願留守一個地方的人,也不會沒有受過它的撩動。這句話最初由一位詩人蘭波道出,再由一位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通過一部小說,讓全世界人為之瘋狂著迷的,時不時就要叫嚷出來。

這句話比小說的具體內容更讓人心醉,可以說,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義,不需要其他附加,人們在此基礎上可以幻想出一切與自己有關的生活,正如在這同一片土地上,曾經存在過的波西米亞吉普賽人,因此發展起來的波西米亞風格,至今仍以一種歷史上可能並不存在過的方式,影響著一代一代女青年的著裝方式,明示著她們心底的聲音。

如果有了這兩個原因,你仍然對捷克不太熟悉的話,你可能聽過布拉格這個地名,這個城市的廣場比它自身更著名。坐在廣場周邊的酒館、咖啡店,看看鴿子、路人,品嘗著由“饅頭片”襯出的美食,對生活在別處和波西米亞,你可能會得出另外的解釋。

一、捷克啤酒

如果可以用啤酒完全代替水的作用,捷克人可能是首先這麼做的人。捷克人人均啤酒消耗量居世界首位,男女老少,一天中的必然有一個時候,樂意坐到酒館中去,用豐富細膩的啤酒泡沫給自己掛上鬍子。捷克酒水種類很多,不單有種類繁多的啤酒,也有不同口感的白酒紅酒,但普遍程度都不及啤酒,特別是皮爾森啤酒。

即使喝的是同一種啤酒,你也可以根據泡沫佔據啤酒酒杯的比例,品嘗到不同口感的啤酒,就仿佛是在接觸不同種類的酒。需要注意的是,泡沫的多少並不決定著啤酒的價格,泡沫多少價格一樣。

二、饅頭片

在捷克用餐,幾乎每一道主菜周圍都會都圍著一圈饅頭片,和貼餑餑熬魚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那顯然不是我們吃的饅頭,而是用土豆泥加上香草碎壓制成片狀的一種食物。還有一種做法是在揉制過的麵粉中攙上麵包碎粒,壓到模具中蒸熟或是烤熟。遠看確實像切片的雜糧饅頭。在捷克人的餐桌上,這看似配角的饅頭片其實有著主食的地位。

三、豬肘子

捷克的烤肘子必然不同於德國的酸菜肘子,捷克肘子雖然也配著酸菜,對皮脂的要求更特別一些,先塗上由洋蔥和芹菜調配的料汁經過煙熏醃制,再上烤架,幾乎要烤到外皮焦幹,才拿出來享用,這樣的好處是更不膩口。但同時他們又喜歡搭配著奶油來吃。當然,不習慣吃奶油的,不沾奶油就好。使上專用刀叉,將肘子扒開,立馬沖進鼻子的那一陣香氣,和它的實際味道一樣,都是讓人無法抗拒的。

香腸,也是捷克人的心頭好。

四、煙囪卷

煙囪卷在匈牙利是一道街頭隨處可見的小食,在捷克叫它麵包圈。捷克口味的麵包圈更甜,不單拿來單吃,還可以可以作為冰淇淋的盛器,有時候裡面還灌滿了巧克力醬。

另一種麵包圈更狹長更硬,通常掛在飯桌上的小架子上,配合著烤堅果吃,是飯前開胃甜點,也像國內餐館會提供的瓜子盤一樣,作為穩住客人的小招數,讓客人能有耐心等菜上桌。不過事先最好問明白明白是免費贈送的,還是要收費的,以免結帳時鬧出不愉快來。

五、燜牛肉

歐洲大部分燜菜燴菜都是面目不清的糊糊,湯料粘稠包裹在肉類蔬菜上,看不出所以然,捷克的燜牛肉能從這些食物裡面脫穎而出,說明還是值得嘗試的。

六、餃子

繼燒烤和大雜燴之後,越來越發現餃子也是通行世界的美食。(找到的圖片外形更像小籠包)

七、烤鴨

捷克烤鴨講究的不是油光水滑,而是幹酥。油脂都被烤出來,看上去柴柴的,吃起來皮肉香酥。容易犯一個人吃掉一整只的錯誤,因為太不容易感受到膩了。

八、伐木工人烤肉

捷克森林資源豐富,以往年代,伐木工人是一個很詩意的工種,穿著胖頭靴子牛仔褲,困了,就橫在木頭上睡覺,餓了不吃便當,吃烤肉。

九、鹿肉

十、麵包湯

通常是洋蔥大蒜湯。

“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即使對捷克的飲食並不感冒,光為了出產這種語句的地方,以及童話般的城市調色,以及卡夫卡,捷克都是“有生之年”系列清單上的必備一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