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嗜酸的你,別錯過貴州!

看完了喀斯特山水地貌,體驗了千戶苗寨的風情,到貴州最最不能錯過的,其實還是這些酸制吃食!!!

一、絲娃娃

用西南口音念這個名字,略驚悚。但細緻的讀起來,就能解構出這個小吃的特點:薄薄的粉皮就像一件絲綢衣裳,光滑清涼,攤開在手上,把各樣配料(蘿蔔絲、海帶絲、脆哨、折耳根、豆芽、豆腐絲、炸黃豆、酸蘿蔔絲、糊辣椒等)一一加入,卷起,就像包裹小嬰兒的包袱卷一樣,是不是很形象啊?

卷好以後,沾上特調的酸酸辣辣的汁液,徒手吃十來個,還算少的。

二、烙鍋

據說這是被吳三桂逼出來的一道菜。當時吳三桂調兵鎮壓貴州水西彝族土司,到達後,糧草不足,官兵們只好取來屋頂瓦片和醃窖食物的瓷器土壇片架在火上,把獵獲的野味和採摘的野菜放到上面烙熟後充饑。

後來,大概又是憶苦思甜之類的情懷起來了(不過這種做法想想也就好吃),有人就把它發揚光大,研製了中間凸狀的黑砂烙鍋。

這種帶沿的中間高邊沿低的烙鍋,可以讓多餘的油脂自動流向鍋邊,且隨時都可以將它往原料上面澆,滋滋香。

是的,此處依然有酸酸辣辣的蘸汁或幹辣椒面配合食用。

三、刷把頭

刷把頭是一種刷洗灶頭的物件,吃的這種“刷把頭”取的就是形似的意思。

雖然長得很像,但絕不是燒賣的味道。

主料為瘦肉、麵粉、雞蛋和用豬油熬煮過的竹筍。將餡料包進人工擀制的面皮中,捍攏成型上蒸籠,猛火蒸數分鐘即可。吃的時候就著沾水鹹菜。

四、雞辣子

雲貴兩省鄰近,但在吃的東西上交流似乎很少。除了這個東西:在雲南叫做辣子雞,在貴州叫雞辣子的。

五、米豆腐

就是其他地方叫涼粉、豌豆粉的一類吃食,酸辣可口,女士們最愛,目前沒聽過吃甜口的。

酸湯米豆腐

六、脆哨粉

脆哨其實就是油渣。

貴陽的脆哨有它的不同之處,是經過醬油和糖等作料加工處理過的,吃起來不油膩。把煮好的粉啊面啊的撈到湯碗裡,上面蓋上一勺脆哨,攪拌起來,讓它融入到到酸辣口的湯汁裡……啊,嗜酸的盆友真的不能錯過貴州這一站!

七、鴨溪涼粉

把豌豆磨成粉漿,蒸製成形後,快刀切成條狀,加上蒜水、特製的醬及油辣椒,一碗鴨溪涼粉就做好了。

八、遵義豆花面

豆花面本來是一種素食,煮面是用豆漿煮,麵條煮好後在上面放上一勺老豆腐。後來經過改進,加上了肉梢。肉梢是用豬腿筋肉和豬肉切成肉丁,然後用榨菜丁,拌上適量甜醬、胡豆瓣醬等,再用豬肉和菜油各半的混合油炒熟,加上香酥的花生米,放入小碗內,佐以辣椒、醬油、味精、蔥、薑、香菜等香料製作而成。

吃豆花面,可以選擇蘸著豆花幹吃;也可以和麵條攪合在一起加入各式調料混著吃。

九、六盤水羊肉粉

花椒面、蒜苗、香蔥、芫荽,這是羊肉粉牛肉粉不可或缺的“四大金剛”調料。

十、黎平米粉

十一、花溪牛肉麵

十二、酸湯各種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貴州苗族人喜歡的酸不是山西陳醋的那種酸,是一種……讓叔詞窮了的酸……

貴州酸湯主要分為白酸和紅酸,其中白酸又分為米制白酸和麵制白酸;紅酸主要分為毛辣角酸、紅油酸、辣醬酸、蝦酸和臭酸。

毛辣角酸

醃制毛辣角

米制白酸湯

製作:(以1千克水為例) 將1千克泉水(或者礦泉水)中加入250克乾淨大米,煮熟,瀝出大米,製成米湯。倒入泡菜壇中,加入一點陳年酸湯晃勻,放置 一周左右天即成,可以直接做湯飲用,清涼解暑,也可製作酸湯素蓮白等特色吃食。

酸湯魚

酸湯雞

......

......

此處沒有完結,貴州的各種酸湯,都不用一一說完,口水早就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