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從現在開始 跟我一起話新年吃美食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數著日子過了,因為會有好幾個特殊的日子接踵而至,他們一步步伴隨著我們走過整個春節。首先離我們最近的是臘八,這一天據說是最寒冷的日子,然後就要到了我們舉國歡慶的除夕,當我們歡鬧著走到正月十五的時候就預示著這個春節就正式過完了,我們的生活就要回到正軌,你知道嗎?其實每個特殊的日子都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它把我們的節日和飲食結合在了一起,現在就豎起耳朵聽我給你慢慢道來吧。

一、臘月初八——臘八粥的故事

朱元璋小時候家中貧困,在財主家放牛,他經常挨打受罵,饑腸轆轆。有一次他牽牛過獨木橋,老水牛跌到橋下摔折了腿,財主把他關在一間屋裡,三天三夜不給飯吃。他餓慌了,發現一個老鼠洞,一挖開發現一個老鼠糧倉,裡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紅棗……什麼都有。他就把這些東西煮了一鍋粥吃,覺得比什麼都香甜。後來,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當年這種粥來,傳令禦廚用各色五穀雜糧煮成粥進奉,大宴群臣,這一天正是農曆臘月初八,因而賜名“臘八粥”。

1、傳統八寶粥

它以經典的八種雜糧經科學配比組合而成,顏色鮮豔口味醇厚,吃在最是有最原始的味道,能讓人回想起小時候媽媽做的口味。它的原料是來自農家自種的雜糧,採用真空包裝,鎖住了營養不流失。保持更鮮嫩的口感。

2、滋養八寶粥

此款八寶粥原料不僅包含了小米、香米、蕎麥米、燕麥、青稞、綠豆、紅豆、薏米這八種粗糧,裡面還添加了百合幹、枸杞、桂圓、杏仁成分。讓它熬制出來之後不僅口感香濃、香氣四溢而且還有美容養顏、滋養身心的效果。

二、大年三十——年糕的故事

傳說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之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象門城牆挖地三尺,可以得到食糧。”伍子胥死後,越王勾踐便進攻吳國雪恥。夫差連吃敗仗,京城被困,城中糧盡,軍民紛紛餓死。這時,伍子胥的親信按他生前囑咐,去象門挖地三尺,果然挖到許多可以充饑的“城磚”。原來這是當年伍子胥督建城樓時暗地設下的“屯糧防急”之計。從此以後,每逢過年,當地家家戶戶都要蒸制像城牆磚樣的糯米年糕,以祭祀伍子胥的功績。因為是在過年時食用,因而稱之為“年糕”,沿襲至今。

1、精緻手工年糕

這種年糕通過糯米粉蒸制而成,是我國最傳統的做法,它潔白細膩,口感Q彈順滑,吃著這樣的年糕一定會想起小時候媽媽的味道。它的吃法很多,可以防燙用,可以油炸年糕,還可以和其他食材炒著吃,無論怎麼吃都是那濃濃的年味。

2、寧波紫薯年糕

紫薯年糕是用農家天然紫薯和糯米粉混合製作而成。紫薯的甜糯和江米的自然清香混合在一起,蒸制的時候十裡飄香。它的顏色鮮豔,是人們最喜歡使用的配菜,吃在嘴裡Q彈滑爽,甜香的味道在唇齒之間流轉,味美極了。

3、水磨芝麻年糕

芝麻年糕顧名思義就是在原有的年糕裡加入了芝麻的成分,注意不是芝麻粉,而是一粒粒的完整的芝麻喲!芝麻的香味和糯米的清香互相結合,尤其是在口感上很有嚼勁兒。能夠感覺到咬破每一粒芝麻的味道,香濃可口。

三、正月十五——湯圓的故事

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看見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於是他給百姓們的飯鍋裡丟下了瘋人藥,藥一下鍋就變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百姓們吃了,女的縫新衣、繡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幹活。就一直這樣歡樂的渡過了14天,到了正月十四日的晚上,玉皇大帝不想讓人們一直這樣懶散下去,就將百姓的夜餐變成了湯圓,裡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劑,百姓們吃了,第二天早上瘋病全好了,家家照舊男耕女織,恢復了往常的勞動。

1、傳統幹吃湯圓

幹吃湯圓在臺灣是一種非常流行的糕點了,無論在大街小巷還是在個大美食街,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獨特的做工和口味深受人們的喜愛,現在內陸人也越來越愛上了這種吃法,它口味天軟現弄,粘糯的口感讓人吃過不忘。

2、芝麻幹吃湯圓

甜香的湯圓外面裹上一層芝麻,那口感真是讓人陶醉,它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要把小小的湯圓果餡之後,在再芝麻裡滾動,直到芝麻均勻的裹滿湯圓全身,吃的時候可以先冷凍一下,入口就會冰涼軟糯,讓人瞬間愛上。

3、水果口味的幹吃湯圓

在原有湯圓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的口味進行了改造。香糯的表皮裹著滿滿的新鮮果餡,吃到嘴裡爽韌有嚼勁兒,裡面的水果鮮噴湧而出,滿口都是新鮮和香濃,真是人見人愛的可愛的糕點。你一定要嘗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