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宅在家裡,我浪在希臘
此行程來自窮遊er larchhale 的行程《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旅行(射手哈樂、摩羯小V和水瓶阿萌的2014希臘行)》(實際遊玩天數為9天)
▼城市線路
雅典(1)→邁錫尼(1)→聖托裡尼(3)→羅德島(3)→雅典(1)
第一次對希臘產生概念,不是因為“聖鬥士星矢”,不是因為《上尉的曼陀鈴》,不是因為明信片上聖島的藍白小鎮,更不是因為新聞裡的債務危機和頻繁罷工,這些都是後話,希臘對於我——一個自認為更適合在東南亞苦旅的摩羯座而言,是一個兒時星座卡片上的標識,一個命中的幸運之地,一個可遠望而不可褻玩的神聖名字。
DAY 1
雅典 | 憲法廣場→新古典主義三部曲→狼山日落
我們一家人2014年9月30日晚浦東機場出發,經停莫斯科,10月1日下午到達雅典。機場公交X95直達憲法廣場,路程約1小時。在雅典,下午三四點的日照強度還是很猛烈的,天空藍得不像話,憲法廣場周圍的建築被照得金燦燦的,使人睜不開眼,卻照醒了仍處於飛行模式的我們。第一天沒趕上整點看換崗,我們便從憲法廣場開始跟隨奧維地圖邊走邊看。
▲憲法廣場
新古典主義三部曲:去狼山的路上途經雅典學院、雅典大學和國家圖書館,三座建築並排且都是新古典風格,合稱為“新古典主義三部曲”。雅典學院外面左右兩根巨柱上分別是雅典娜和阿波羅,入口處階梯兩端分別坐著柏拉圖和蘇格拉底。雅典學院本身就是一種象徵,希臘文明的興起、興盛,到至今仍傲然於世,本身就像一齣戲,一部傳奇,無法企及。
▲雅典學院
▲雅典圖書館
狼山:是俯瞰雅典全貌的最佳地點,特別是在日落時分,當西沉的余暉灑向衛城派特農神廟,感覺整個雅典逐漸被一層粉紅籠罩。也許雅典娜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座城,阿波羅也竭力配合,每天上演著這出絕美的叫做日落的戲。最終,落日沉入遠處的愛琴海,而狼山山頂——一個沒有熙熙攘攘,由人來去的燈火闌珊處——已記錄下我們對雅典的第一印象。
▲狼山
山頂聖喬治教堂前的降國旗儀式是我們意料之外的第一次觀看儀式。沒有遊客的圍觀,沒有表演的意味,大兵哥肅穆的神情和一絲不苟的動作被映襯在夕陽之下。我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希臘最可愛的人,但是狼山山頂的這一幕,的確讓各方遊客對藍白國旗肅然起敬。
▲大兵正在降旗
▲遠眺泛雅典娜體育場
▲山頂上的聖喬治教堂
▲夜幕降臨的雅典
DAY 2
邁錫尼 | 科林斯運河→邁錫尼遺址→納夫普利翁→埃皮達魯斯劇場→哈德良拱門→宙斯神廟
第二天我們參加了一個當地的One Day Tour,我們一團大約10來個人,寬敞的賓士中巴一路飛馳,離開雅典所在的阿提卡,進入伯羅奔尼薩斯,科林斯運河是第一站,也是進入半島的門戶。途中近距離沿著愛琴海行駛,大家都驚歎于愛琴海的藍,這種藍色是我們在其他沿海地區從未見過的深藍,藍得有些泛黑。
有一本關於希臘的書這樣描述科林斯運河“如果運氣不錯,你會碰巧看到一艘船在狹窄、陡峭的岩壁中行駛,就是這條運河連接起了科林斯灣和愛琴海”。
▲科林斯運河,我們運氣真的不錯
邁錫尼古跡的參觀從進入獅子門開始,一條狹長的小路通向遺址,參觀這裡需要的不僅是地圖,還要一點點想像力,在邁錫尼,歷史和神話是分不開的。今日倖存的邁錫尼是一片廢墟,無法想像為了那場載入史冊的戰爭,邁錫尼的英雄們從這裡出發遠赴重洋,攻打特洛伊(今土耳其境內)。慘烈的戰爭,英雄的絕唱,最終沒有人獲得幸福。邁錫尼已湮沒在塵土中,但所有的一切仍在詩中存活。
▲獅子門
▲阿特柔斯的寶庫,又一處巨石建築的典型
納夫普利翁:現代希臘的第一個首都,它的美麗早已聞名遐邇。這是一個值得住上一晚的地方,不僅因為小鎮臨海而建,依傍在高聳的城堡之下,更因為老城內迷人狹窄的蜿蜒街道,和優雅的威尼斯住宅。隨處可見義大利霜淇淋店和陽臺上綴滿鮮花的咖啡店,我們在這裡逗留了一個多小時,沒有時間登上山頂的城堡,卻在小鎮享受著這裡獨有的陽光和甜蜜。
▲山頂的防禦工事
▲到處都有色彩點綴
▲拾級而上的風景
埃皮達魯斯劇場: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古希臘扇形劇場,而這座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之一。古希臘的戲劇和劇場是構成古希臘文明和社會形式的重要元素,希臘戲劇對“人道”和“美”的崇尚,奠定了希臘人的價值觀,希臘戲劇在哲學和藝術上達到的高度,理所應當已成為歐洲乃至西方文明的楷模。
▲埃皮達魯斯劇場
▲劇場一角
巴士大約下午6點回到憲法廣場,充實的one day tour就這樣結束了,此時天色還泛著藍,我們決定直接步行至奧林匹亞宙斯神廟。著名的哈德良拱門就在宙斯神廟不遠處,矗立在車水馬龍的道路邊,據說是哈德良國王為了紀念宙斯神廟的建成而督建的。
天色緩緩向紫色漸變,一進入宙斯神廟遺址,便立刻被矗立著的高大科林斯柱給震攝住了。
DAY 3
聖托裡尼 |費拉→燈塔
看過太多照片和影像裡的聖托裡尼,對即將面對的藍白小鎮即陌生又熟悉。在很多人心目中這就是希臘——湛藍的天空,小山上坐落著一群群白得耀眼的房屋,遠處還映襯著藍色的穹頂教堂。這樣的景色是基克拉迪群島的典型,聖托裡尼、米克諾斯、帕羅斯、納克索斯,都屬於群島之一。
天色漸漸向紫色過度,我們終於趕在日落前到達燈塔,等著日落的人們早已在岩石上坐好,風很大,但大家的興致一點也沒受到影響。
也許我們只想抓住這樣的機會一起放空,一起感受這世界最初始的模樣和最永恆不變的規律,平時生活在水泥森林裡的我們,這樣的機會太少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DAY 4
聖托裡尼 | Fira→Firostefani→Imerovigli→Oia
Imerovigli的南面緊挨著Firostefani小鎮,開車很快就能到,路上我們遇到一群酷跑愛好者。臨近Firostefani的時候看到一輛旅遊大巴停在路邊,遊客紛紛下車,雖然一臉困惑,但我們感覺到這裡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果然,傳說中的藍頂教堂躍然眼前,周邊環境沒有想像中那麼美,但是這座教堂因為一本雜誌已然成為聖島無法取代的招牌。
越到觀景處路越窄人越多,手持長槍短炮的老早佔領了高處的最佳位置。這天遠處有雲,我們預料到不會有完美的日落。Oia的日落大概很少會讓人失望,有點美得不真實。
DAY 5
聖托裡尼 | Imerovigli
第五天的上午我們改變了我們的計畫,決定再去一次Imerovigli。
我們被一家店鋪的店主招呼了進去,在這裡一呆就是六小時,因為去羅德島的船要半夜12點半左右到達聖托裡尼。
DAY 6
羅德 | 羅德老城→The Deers日落
第六天的上午我們乘坐的郵輪Blue Horizon抵達羅德島港口,我們便開始了新的一天在羅德島的旅程。
羅德老城:撇開愛琴海和希臘神話不談,十字軍、騎士團、拜占庭、奧托曼,光這些名字,就足夠吸引我們來到羅德老城——這個文明的熔爐。歷史的畫筆在這裡留下了濃重的色彩,奪人眼球的騎士宮殿和城堡、拜占庭風格的廟宇、聖騎士風格的建築、鋪滿石子的街道、特色石柱拱券,隨處可見的清真寺、猶太教堂、東正教堂、小廣場和傳統店鋪,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組成了屬於羅德特有的馬賽克圖案。坐落於愛琴海和中東海岸的交界處,離土耳其僅18公里的羅德島,早已成為地中海上最重要的旅遊勝地。
沿著地圖上各種顏色的路線在羅德老城的大小街巷中穿行,不知不覺已近黃昏。走出城門,沿著New Market對面的海岸線,能看見各式各樣的快艇、帆船和小遊艇,黃昏是船舶停靠的時候。不遠處的大教堂正對著這條沿海步道,旁邊就能望見相互對應的羅德島的標誌——The Deer。這裡也是傳說中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羅德島太陽神銅像的所在地。
DAY 7
羅德島 | 羅德老城→林都斯
我們把羅德島的第二天留給了島東面的著名景點林都斯衛城。羅德島鎮汽車站就在前一晚經過的new market附近,去Lindos的汽車班次需要查詢時刻表,大約1個鐘頭一班,車程超過一個小時。
▲羅德老城建築
林都斯:林都斯是羅德島上的海邊小鎮,高聳的岩石上矗立著衛城,山下是天然海濱。順著小路往下走,能看到觀景平臺,往裡走就是熱鬧的小鎮了,店鋪林立,商品琳琅滿目,我們三人走走停停,拾級而上通向去衛城的路。
傍晚時分,旅館斜對面的蘇萊曼清真寺旁有個鐘樓,花5歐就能上鐘樓俯瞰整個羅德老城,這裡應該是除了宣禮塔之外最高的地方了。
DAY 8
羅德島 | 羅德島古城→衛城
飛機又把我們帶回了憲法廣場,對這裡不再陌生的我們很快就找到了酒店。下午5點多,正好上衛城看日落。沿著Plaka的街道,走進酒神狄俄尼索斯劇場,據說許多希臘偉大劇作家的作品都是這裡首演。現在的酒神劇場已成廢墟,沿著座位的石階而上,依稀能想像當時的盛況。
▲酒神狄俄尼索斯劇場
沿著石階再往上走就能看見山門和派特農了,傍晚來衛城看日落的人相比起白天的遊客來不算多。等到士兵們降下國旗,派特農燈光亮起的時候,景色真的很美。那天月全食,月亮特別大特別圓,從派特農的柱子間望去,感覺碩大的月亮離我們是那麼地近,立在這個神話般地方的我們竟是如此渺小的存在。
DAY 9
羅德島 | 新衛城博物館→考古博物館
白天的衛城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不為過,和昨天傍晚的光景完全不同,為了再走一遍衛城,我們又買了一次通票。白天派特農的雄偉氣勢似乎被遊人如織的大場面蓋過了一些,但漂亮的是那依瑞克仙神廟,少女柱亭亭玉立,明知不是真跡,但還是驚歎於工藝的精湛。
國家考古博物館:希臘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展示古希臘藝術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坐落於地鐵綠線Omonia站和Victoria站之間。太陽最猛烈的下午,我們走進了國家考古博物館,它的建造和裝飾雖然沒有新衛城博物館那麼抓人眼球,但是展品的豐富程度和考古價值不是任何博物館可以比擬的。
歷史的塵煙散去,閃光的智慧就開始發亮,時間與空間中,人們時刻找尋又患得患失的不就是這些光亮麼?最終我們回到自己的生活,從旁觀別人中學會旁觀自己,這大概就是旅行最大的意義所在。都說眼睛是最好的相機,記憶是最好的儲存卡,而有時文字和圖像是留給回憶的,謹以此文記錄一段悅己、悅心的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