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美國男網:羅迪克之後再無王者?

奎雷伊終結納達爾對美國選手的16連勝,成功在阿卡普爾科登頂。這是他500賽的第二冠、職業生涯第二次在決賽擊敗TOP10(2勝2負),對TOP10總戰績為16勝52負。自從去年溫網第三輪爆冷淘汰德約科維奇之後,奎雷伊似乎陷入了與世界前十的連敗之中。

不同於美國的女子網球,不停湧現出範德維格、凱斯、斯蒂芬斯這樣有能力在大滿貫走得很遠,在巡迴賽極具競爭力的強力新秀,美國的男子網壇似乎似乎一直處於一種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提起千禧年後美國的網球,不得不提的是威廉姆斯姐妹和羅迪克,這裡暫且不說威廉姆斯姐妹,羅迪克大滿貫的“三缺一”(兩次殺入溫網決賽屈居亞軍)。以發球帶動的暴力擊打使得羅迪克的發球局穩如泰山,良好的身體素質加上出色的跑動和合理的頭腦策略使用,羅迪克引領出美國網球一個旗幟性的時代。

但在羅迪克之後或者說除了羅迪克,美國男網還有哪些同時期的運動員或者後起之秀讓我們記住了?費什、伊斯內爾、索克、哈里森亦或是此次奪冠的奎雷伊?前兩者已經漸漸淡出賽場,而索克這位年輕新秀也有戰勝美網冠軍西裡奇殺入大滿貫第四輪這樣的神來之筆(筆者認為對於新秀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奎雷伊去年曾闖入溫網八強,可惜1比3脆敗於拉奧尼奇拍下。羅迪克後時代的美國男網,主要還是以大力發球為主要的技術特點,技術水準較為單一,這也是筆者理解為什麼羅迪克之後的這些運動無法在大滿貫或者高級別賽事邁出更大一步的原因。

最典型的一場比賽筆者認為是2014年美網的第四輪,費德勒7-6(0)/7-6(6 /7-5 戰勝伊斯內爾,這反映出了美國男網打發上的缺漏,在搶七這樣偶然性更強的賽制下,技術的不全面帶來了更大概率的輸球。當時的伊斯內爾已經30歲了,這種發球定勝負的打法,在沒有體能的支持下很難在與高水準運動員競爭中拿下最後的勝利。當然無可否認這樣的打法能創造出冷門,如奎雷伊去年溫網爆冷淘汰小德,今年戰勝納達爾,但兩場比賽,奎雷伊的正反手都發揮地十分出色,給對手製造了十分大的壓力。但要想在大滿貫闖入決賽甚至登上最後的冠軍領獎臺,這樣的實力遠遠不夠。

或許羅迪克的成功不可複製,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美國男網再度湧現張德培、桑普拉斯、阿加西這樣的神級運動員。但現在的美國男網,正處於一種瓶頸期,老隊員打法單薄固定,體能儲備不及從前;新晉之人比賽經驗缺乏,還需要突破技術層面和心理層面的窗戶紙。筆者希望這些正值當打之年的90後們,更敢於在大滿貫賽場上打“逆風球”,磨練自己的打法還有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