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跑步警惕橫紋肌溶解症 跑者掌握好度
今年的春夏之交,炎熱天氣確實比以往來得早了許多。上個月下旬的幾場馬拉松,不少跑者受到熱浪的衝擊,“心碎一地”。很多選手出現胸悶、腿軟、頭昏、眼前發黑、節奏打亂等症狀。
不僅業餘跑者怕熱,專業運動員也不例外。今年揚州國際半程馬拉松女子冠軍雖然跑出1小時07分21秒的好成績,但從直播錄影中可以看出,後程跑得非常痛苦,特別是上半身技術動作完全變形。所以,大家普遍認為比較耐熱的非洲選手,在炎熱中跑步也不輕鬆。
高溫下運動的生理反應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熱,如果不能很好地散熱,會造成體內熱量積聚過多,體內高熱會導致各種代謝活動受抑制、同時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也大打折扣,表現為肌肉力量下降、控制節奏的能力下降;如果因散熱發汗而失水過多,就容易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以及隨之而來的肌肉抽搐,無法繼續奔跑。
高溫下跑步還存在一定的風險,除了中暑和脫水,還有一種需要警惕的病症叫做“橫紋肌溶解症”,肌肉高熱時降解酶的活力提高(每增加1 ℃ 可提高10%), 使肌細胞更易發生壞死溶解,細胞內容物(肌紅蛋白、肌酸激酶等)流入血液造成全身損害。
出汗造成的水分和電解質大量流失、體液滲透壓的改變(細胞內外滲透壓不平衡),也會對肌肉細胞膜造成更大的壓力,更可能導致細胞膜通透性改變、細胞內容物流出。即便是專業運動員,高溫天訓練、比賽降速也是難免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因此一般馬拉松比賽都在春秋兩個賽季,天氣適宜,適宜創造好成績。既然高溫跑步讓身體承受這麼多壓力,那高溫天就要避免訓練了嗎?顯然不是。高溫適應訓練的必要性如今各類馬拉松、越野比賽日益增多,賽季延長,難免碰上氣溫比較高的比賽日。這對跑者的耐熱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行耐熱訓練後,機體在長期反復的熱作用下,可出現一系列的適應性反應,各種生理功能達到一個新的平衡,就不再容易因高溫而出現不適和損傷。有研究顯示,雖然高溫天運動容易引發橫紋肌溶解症,但是良好的適應性訓練卻能顯著減小橫紋肌溶解症發生的幾率。
另外,耐熱訓練對提高正常天氣條件下的運動能力也是有幫助的,可以提高最大攝氧率、乳酸閾、最大心輸出量等指標。由於炎熱時各種代謝活動受抑制、同時神經細胞的傳導效率也大打折扣,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都受抑制。
如果這時候進行適應性訓練,不僅這種抑制會逐步減少,而且當天氣轉涼、高溫的阻力消失後,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和配速自然就會提上來。
所謂的“夏練三伏”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效果不一定會直接體現在高溫訓練時的配速提高,它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高溫天訓練,即便配速有所下降,也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實際的訓練效果已經積累下來了;也不要過分追求“設定”配速,因為高溫訓練畢竟對身體的負荷不小,業餘跑者如果身體素質的底子不好,還是需要掌控好這個“度”,在高溫下進行馬拉松訓練,首要任務要防止高溫造成中暑、橫紋肌溶解等不必要的損傷。在訓練過程中不僅要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和能量,也可以及時用冷水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