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不要隨便掏耳朵哦!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感到耳朵內很癢就會想起掏耳朵,殊不知掏耳朵也是十分有講究的,錯誤的掏耳朵方式是十分損害我們耳朵的健康。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掏耳朵呢?

“耳屎”,醫學名稱叫“外耳道耵聹”。外耳道皮膚中有許多汗腺及皮脂腺,它們不斷地分泌液體至外耳道中,這些液體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將灰塵及皮膚的脫悄粘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聚即形成“耳屎”。耳朵不適合宜常掏,常掏耳朵不僅不利於耳朵健康還會對耳朵帶來傷害。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潔功能,沒有必要經常掏。耳屎的學名是“耵聹”,是外耳道軟骨部上的耵聹腺所分泌的淡黃色黏稠液體。耵聹可以阻擋從外界進入外耳道的汙物,黏附灰塵和小蟲,以保護耳膜;同時,它覆蓋於耳道皮膚表面,能使皮膚保持一定濕度。“耳屎”積聚較多時,會引起耳癢及堵塞感,因此應掏出來。

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有人用手指甲、髮卡、挖耳匙甚至鐵簽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腫脹以及劇痛。即使掏耳時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習慣,頻繁掏耳,也會引起肉眼難以看見的隱性破損,導致感染。如誘發黴菌感染,則耳內瘙癢劇烈,會使人坐立不安。

另外,如不小心刺傷耳膜,則可引起聽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復聽力有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

自己掏耳,但應做到如下兩點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則耵聹可自行出來;儘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這時自己就很難掏出來了,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

挖耳朵卻很容易對耳道造成傷害。如果方法不當,會將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響聽力;如果挖時用力過度,損傷了外耳道皮膚甚至耳膜,細菌趁機侵入,就會形成外耳道炎。

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會感到非常疼痛,此外,還有人挖耳時將異物如棉花、火柴頭等遺留在耳道內。

多數情況下,耳屎會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在空氣中乾燥而結成黃色薄片。

通過咀嚼時下頜關節的運動,不斷脫落排出耳外,根本沒有堵塞耳道的問題,也不會因耳屎多了而影響聽力。

如何正確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頻繁挖耳,只有在耳屎過多導致耳部不舒服時才需要掏耳朵。

但挖耳不能用髮卡、火柴棒、牙籤等尖利、不潔的器具,可以選擇藥房售賣的醫用棉簽輕輕把耳屎清理出來。

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乾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醫用棉簽,蘸少許75%的酒精,平時經常擦拭清潔外耳道。不要經常掏,一般半個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適。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較多,不易排出會形成硬塊,如果耳道內感覺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別癢,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狀時,可能是發生了耵聹栓塞或出現了炎症,應去正規的耳鼻喉醫院進行就診。

選擇知道不能隨便掏耳朵了吧!

平時的小小舉動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呢!

還好你看到小編的文章啦!誇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