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又被忽悠了?看完就知道怎麼挑顯示器

無論你是在實體店聽導購介紹,還是自己在網店看詳情頁,是不是總感覺被人一下子往腦子裡塞進一大波貌似高大上的專業術語又或者是一大坨讓人眼花的資料?

其實,買一台顯示器,非專業用戶只看這5個關鍵指標就可以買到一台適合的顯示器了。嫌棄專業術語的請看最後每段最後一行~

螢幕尺寸

通指螢幕大小尺寸,如上圖,一般以螢幕的對角線長度為准,當然啦~對於一般用戶而言,儘管尺寸越大越好,但42寸以上的還是推薦直接買台液晶電視划算些。

一句話說完:螢幕雖說越大越好,但請務必在購買前量好自己的桌面尺寸是否放得下——小報的血淚親歷。

螢幕比例

90年代末,大眾最早、最普遍接觸的一般都是4:3的螢幕比例。由於成本問題以及展示效果,現在主流選擇基本都是16:9。雖說21:9的發燒專用螢幕也偶有出現,但會不會取代16:9成為主流仍舊是未知數。

一句話說完:如果還碰到有導購拿16:9的螢幕比例當賣點的請直接讓他哥屋恩。

解析度

專業點說就是衡量螢幕圖像精密度的指標,大家可以試試在23寸以上的螢幕上調出800×600以下的解析度,螢幕中的圓邊圖形都是鋸齒(俗稱狗牙),故理論上解析度越高,畫面越精細。現在常見的解析度有winXP時期的800×600、1024×768、到現在占比最大的1920×1080(HD),還有現在很火的2K(2560×1600)以及昂貴的4K解析度(3840×2160甚至4096×2160)。

一句話說完:一般用戶只要1920×1080,最多2k也足夠滿足需求了,更高4k一般只用在高清電視領域。

刷新率

即每秒螢幕刷新的次數,例如一個動作畫面需要很多靜態畫面來實現動畫化,這樣我們就感覺畫面在動了,而一副一副的更換畫面,就是螢幕在刷新。雖然刷新率在理論上也是越高越好,但對非專業級用戶或者玩家而言,75赫茲的刷新率其實就能提供足夠的畫面流暢度。

一句話說完:家庭辦公最多不過75赫茲夠用了,遊戲玩家一般85-105赫茲,部分喪病電競玩家可能會要求到144赫茲。

回應時間

專業點說就是顯示畫面時需要液晶分子的轉動來將每個圖元點的顏色進行轉換,回應速度太長會導致畫面出現拖影,看上圖就懂了。

一句話說完:一般使用者只需要2-5毫秒的回應速度就能滿足,部分節奏需求特別快的競技玩家可能會要求1ms以下。

垂直可視角度

即斜面最大可視角度,許多廠家現在會以178度的可視角度作為賣點,但一般人不會變態到以更斜的角度去看螢幕...

一句話說完:可有可無且爛大街的賣點。

IPS螢幕

俗稱硬螢幕,手指往螢幕上稍微用力按下去不會出現明顯變色或者波紋,並且再斜面觀察時螢幕不會變白。最常見的就是我們日常在用的觸屏手機,一般都是IPS屏。

一句話說完:各大廠商通用賣點,一般用戶感覺都差不多,就看誰的堆料狠、價格便宜。

液晶屏種類

一般都直接寫完美屏,其實就是螢幕中無亮點、色點、無壞點、不偏色。

一句話說完:要收到顯示器以後發現有上述問題,請趕緊聯繫退換貨!

曲面屏

指面板帶有弧度的顯示器,曲率越小,彎曲的弧度越明顯,但並不是曲率越小越好,最後仍舊以每個人的實際感官為准。這種螢幕在電競圈中已然成為新貴,尤其玩FPS時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句話說完:遊戲黨、影音黨可考慮入手,純辦公不太推薦。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裡,相信你已經對於顯示器參數有了初步瞭解,起碼不會被商家偷換概念甚至誤導。但最根本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購置,請務必明確自己對於顯示器的相關配置與功能需求乃至預算進行選擇才不會被隨意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