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這些小事 毀了孩子的一生
現在的小孩子真是了不得,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甚至說都不能說一句,全家上下都寵得不得了,尤其是從小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大的孩子,說是寵上了天都不誇張。
面對孩子,每一個家庭都傾注了全部的愛,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受委屈,家長們以為給孩子的愛與呵護越多,孩子就能越健康的成長。可實際上,慣子如殺子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吧,在父母無原則的袒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肯定不會感激父母,因為父母的愛對他們來說是理所應當的,也就別想著他們能如何的孝順,如何的會理解別人。
小時候被寵壞,長大了就是禍害,如果孩子有下面幾種情況,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1、隨便發脾氣,尤其是對外人發脾氣
一般來說,當孩子會說我這個字的時候,就意味著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自己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發脾氣。不過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家裡對父母或是爺爺奶奶等耍性子,但是如果對外人經常耍性子、發脾氣的話,可能意味著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有點膨脹了,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對孩子有點過於順從了!
2、做事情前和父母談條件
很多小孩子會用自己的勞動跟父母交換一些小獎勵,比如:“媽媽,我掃了地,你能帶我去吃必勝客嗎?”“媽媽,我考了100分,你能讓我看動畫片嗎?”這種行為時很聰明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孩子,卻演變成了蠻橫不講道理的談條件,比如:“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去上學”,“你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吃飯”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就說明孩子在試圖控制你,根本不講道理,必須無條件滿足。
3、拒絕分享
兩三歲的孩子,不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還是比較正常的,畢竟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觀念比較重,但是如果孩子到了幼稚園甚至小學,仍然不願意分享的話,就不是什麼好苗頭了。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非常的自私,當然了真心的朋友也不會多。
4、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做
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都留給父母去做,就更別說幫助父母做事情,自己的書桌亂糟糟,等著媽媽來整理,甚至是每天上學的書包都要媽媽來幫忙裝,很多家長也習以為常,覺得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這些小事,不重要。但實際上,孩子的責任感和同理心,最早就是通過分擔力所能及的事情建立起來的,從小不培養,越長大越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