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手作,你憑什麼賣那麼貴?

手藝人和地鐵上行色匆匆的白領相比

他們應該更像是在過生活

他們把日子過成詩和遠方

不肯苟活於當下

還記得是幾年前,日本建築設計教父黑川雅之來這邊做分享會,中途,主辦方送給黑川一件禮物,那是一件廣東潮汕的泥壺,藍布包起來,看起來算是精緻。中國人本就有喝茶的習慣,廣東人尤其喜歡,我們說這是潮汕手藝人手工的泥壺,也算代表了中國手藝人的禮物吧。

黑川看了一會,搖頭說,中國的手藝,是真的斷代了……

一時間,大家不知道如何回應。

這個70多歲的老人對眼前尷尬的局面視而不見,給我們指出了很多基本的問題,茶壺的蓋子,和壺身是不完全吻合的,壺嘴的弧度降低了容器的水位,壺的色澤和手感略粗糙,把手的弧度不夠舒適……當然,之類的問題還有很多。說著,黑川從口袋裡掏出一個雕花的木頭,貌似是老式門框上的一部分,他說,這才是好東西,這個舊物件,是收來的。

細看了下,的確精美,能確認的是,它不是這個年代的東西。

黑川說,如果手作要比機器生產粗陋很多,我們為什麼非要手作?手作的價值在哪兒?

潮汕的手拉泥壺據瞭解,便宜的出廠價格在200-300左右,售賣價格400-800,貴的甚至賣到了幾萬幾十萬,一個手工木勺的價格一般在200到400之間,一個木碗的價格在300—600之間。

為了迎合這種手藝自然風,你明顯能看到淘寶上打著手藝招牌但卻是批量生產的產品,價格要比手工產品便宜一倍,你再看月均銷售量。。冠軍的沖到上萬的不足為奇。

是國人如此沒有分辨能力?是手藝人的作品過於小眾?

說這些的時候,會有些許心疼,前日,在採訪一個木工坊的設計師過程中,眼見他一下午如何從一塊木頭打磨成一隻木勺,從選材,畫線,打磨、拋光上色,手藝師幾乎不說話,6個小時,做的很好,他告訴我們說120就賣,我說,不貴,真的不貴。

幾乎想不到一個足夠大的銷路能帶給手藝人的更多的空間,溝通那些採訪稿的時候,卻跟同事說,千萬別寫苦情戲。

為什麼手藝人一定要被描述的一身土星味兒,編竹子的編竹子,挖石頭的挖石頭,尊重和認同是靠技藝本身,不僅僅是身體辛苦的付出。

手藝的最初,是原始的為滿足自身用途的初心,是對品味和生活細節的執拗,是因為鋼的勺子冰嘴,所以會打磨木器,是因為工業燃料的危害,所以植物染衣,是我們不想讓中國的手藝藝術在功利面前變得毫無抵抗力,讓這些流逝的價值成為別人發展的動力。

我們的身邊誘惑很多,濃妝豔抹疲於奔命的趙小姐,販賣二手貨突然發家的隔壁老王,突然股票大賺而辭職出國的小黃……一切都讓太多手藝變得躁動而迷失初心,它不該是這樣的麼?像那本《留住手藝》所寫,專注,唯一,韜晦,低調,飽滿的沉默,一種近乎愛情的美感;像一位做豆腐的匠人所講,細心,日日操作的活計像是在寫情書;像是赤木明登所說,工作不重要,只要努力自然會走出一條道路,日子得好好過,生活態度自然會呈現在工作中。

手藝人和地鐵上行色匆匆的白領相比,他們應該更像是在過生活,他們把日子過成詩和遠方,不肯苟活於當下。

我們仍在尋找手藝,一種生活的質地,像是在尋找一種靠背上的柔軟,一種嘴唇觸碰杯口的弧度,一種執拗和極致,但我真心希望不要變得粗陋而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