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這幾招,你至少能避免一半違章罰款!
對於大部分新手司機,或是駕駛技術還不是特別純熟的女司機來說,開車時經常壓線的情況時常發生,這的確令人頭疼,除開被監控拍到會吃罰單不說,最重要的,還是行駛中的安全問題,如果在車流量比較大的情況下,無法準確判斷車輪位置而導致車輛壓線的話,很有可能與旁邊車輛發生刮蹭。
正確地走在車道線上,是保證駕駛安全的重要環節。因此,正確判斷車輪位置,做到不壓線、不過線行駛,是每一位司機必須要掌握的技巧。那麼究竟如何做到在行車中各行其道呢?實際上這是一個判斷方面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國內車輛的駕駛位在左邊,所以當我們處於駕駛位判斷左右兩側車輪位置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果你的判斷感官不是特別敏感,那也沒關係,接下來八卦君教你用最直接的辦法,準確判斷車輪位置。
如何判斷左輪位置
通常許多人會通過雨刮器來作為判斷的準則,簡單來說,當你坐在駕駛位以比較合適的坐姿平視前方,能看到左側車道延伸線與擋風玻璃左側20cm左右的位置重合時,左側車輪基本已經壓線。
如果你無法拿捏20cm的距離,八卦君再教你一個辦法,找到雨刮器上突起的結點,當你的視線看到左雨刮器突起的結點和車道延伸線重合時,就可以判斷車輪已經或即將壓線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車輛雨刮器位置和大小都不太一樣,所以所謂的結合點並不統一,只能作為基本靠近標準的判斷方法,有條件的話,你也可以親自按照上面的方法試驗一下,以便找到最合適的位置。
你可能會覺得這未免太簡單了,但防止輪胎壓線僅僅只是為了避免發生危險,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行駛中,離中心線60cm是比較安全的,接下來八卦君再教你如何判別最安全的行駛距離。
以合適的坐姿平時前方,找到A柱與引擎蓋形成的交角,當車道延伸線與交角重合時,車輛正處於車道正中間行駛,中間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但能通過這種方法大致判斷車輛在車道上所在的位置。
如何判斷右輪位置
八卦君個人是覺得判斷右輪位置的方法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我們開車時坐在左邊,掌握左輪判斷位置方法就便已足夠,但八卦君還是講得全面一些,新手司機也可通過左右輪同時對比,這樣判斷起來也會更加準確。
因位置不同的原因,預判右側車輪的方法與左輪稍有不同,當右側車道延伸線與車前引擎蓋中央位置重合時,車輛就基本壓線了。
至於判斷右輪距線60cm的問題,可找到車輛右噴水器,噴水器與車道延伸線重合,此時車身距線60cm左右。
但這個方法並不是統一的標準,並且針對不同車型的參照物也不同,所以八卦君只能講個大概,保證車輛在安全行駛狀態下就沒問題。
如何靠邊停車
駕校教練對於靠邊停車的方法倒是知道不少,大多數是為了應對考試,曾經八卦君就聽過好幾種,但運用起來卻十分費勁,為了找准合適的距離,通常要拖好幾十米才能停下。
靠邊停車的道理其實和上面聊到的相同,只是車道線換成了車位線或是馬路邊緣,當然考科目三對於各方面要求都十分嚴格,在日常中停車位元允許的情況下,不用刻意太貼近邊緣,以免對輪胎的輪轂造成刮蹭。
靠邊停車時,車身距邊緣10cm左右是最合適的,當你看到右雨刮器的結合點與邊緣重合,方向稍向左打一點,就可以達到離路邊10cm靠邊停車的效果,必要時也可通過後視鏡觀察後方車道或探頭觀察更為保險。
如何判斷寬度是否能通過
這個問題想必也是你常見的,不管是停車還是在道路上行駛,難免會碰上要從兩車中間穿過的情況,很多時候不確定兩車之間的寬度是否足夠通過,這也成為不少新手會遇到的煩惱。
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時候是沒有車道線作為輔助參考的,所以你首先應當對路面寬度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及判斷,路面狹窄的情況下適當放慢車速。
方法同樣簡單,將障礙物外側邊緣比作上面八卦君提到過的車道線,判斷左右兩側車輪是否可以在障礙物外側邊緣內通過。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與對比車道線有小小的不同,因障礙物佔用一定的體積,所以車輛兩側的後視鏡寬度也要考慮在內,另外如果是停車,更要考慮車停穩後能否打開車門正常下車,所以在判斷上的誤差要做一些預留。
當然了,如果你的技術確實有限,等待別的車輛通過後再通過也不失為一種安全的方法。
最後,八卦君再稍微強調一下,這些提供的方法並不是萬能的,只能作為參考,八卦君更希望大家在看過以後,結合個人的駕駛習慣來摸索更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能讓你在日常的駕駛中更加遊刃有餘。
那麼對於這些判斷,你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嗎?***本文轉自
1,威仕特電子狗雷達預警儀
一鍵升級全國地圖可以有效偵測測試雷達所發出的雷達波段更新資訊終身免費升級,開車路上避免罰單的利器。
2, 威仕特行車記錄儀電子狗一體機
裝了電子狗又需要裝行車記錄儀。對於這種1080P高清的行車記錄儀+電子狗一體機真的是太實用啦,都是剛需功能值得擁有。
3,行車記錄儀+倒車影像一體機
綁帶式後視鏡,免拆除,免破線。行車記錄儀+倒車影像+導航,倒車盲區全搞定
4,後視鏡倒車小圓鏡
後視鏡倒車小圓鏡,小巧方便,直接固定上就能用,對改善視線盲區有非常顯著地作用,小價錢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