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到底是誰的問題?
小朋友們在交往時難免會出現打架的情況,那麼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其實,孩子們的打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們只是在玩耍,是家長們過於敏感和緊張;第二種就是確實存在具有攻擊行為的孩子。
1.對於三歲之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大人並不是故意行為,這是由於孩子們在這一時期的語言能力不強,因此需要借助於肢體動作來表達情緒。
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也不要產生強烈的反應,因為如果孩子看到家長的反應就會認為“打人”是有效果的,反而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不好的影響,在遇到孩子“打人”時家長大可不要太在意,多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使孩子能用豐富的語言表達情緒,孩子就不會再“打人”了。
2.在孩子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之後還是出現“打人”行為,家長們就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了,因為在孩子六歲之前主要是通過模仿身邊人來學習的,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行為,如果父母之間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而不是語言,或者父母的情緒屬於易怒型、暴躁型,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就會不自覺的被孩子模仿,使孩子習慣于用“打人”來解決問題。
3.孩子如果在家庭中缺乏關懷,或者家長們過於忙碌而忽視孩子,和孩子的交流較少,孩子可能會朝著內向、自閉的方向發展,也可能向著富於攻擊性的方向發展。
如果孩子出現“打人”行為,家長們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們應在平時多和孩子交流,儘量抽時間陪孩子玩耍,關心他們,他們在家庭中得到足夠的愛和關注就不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了。
第二,家長們在平時與孩子相處時應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脾氣、打人,也不要動手打孩子,在孩子犯錯誤時儘量用語言教導或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第三,多對孩子進行行為教育,因為孩子的認知相較成年人還是有差別,因此家長們對孩子應有耐心,多給他們講道理,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而不是一味的制止。
總的來說,孩子打人並不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們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多找找自己的行為有沒有問題,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一個號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