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IT之家詳解:5G是什麼?多久才能來?

在CES2017和MWC2017上都吸睛無數的5G技術,已經成為2017年最熱門的詞彙之一。然而由於它“技術”的屬性,很多網友仍對它有疑惑和不解:什麼是5G?和4G有什麼區別?什麼時候能用上?以及,它是否只是刺激商業市場的一次言過其實的網路提速?

IT之家的編輯想用本篇文章,

通過對理論層面通俗的解釋和在實踐層面廠家產品以及動作的解讀,回答兩個問題:什麼是5G?我們正處於哪個階段?

拋開技術名詞,通俗的理解什麼是5G

5G就是第五代移動網路(cellular networking,也稱“蜂窩網路”)。然而,5G目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和一個確切的定義。

但是有一個方面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使用“毫米”級的波長

(mmWave,也稱作“毫米波”)。

仔細翻看高中物理課本你會回憶起這樣一句話“波長越小,頻率越高”。我們收聽的電臺,比如“88.7”,就是頻率,意思是這個電臺通過88.7 MHz的頻率段傳遞資訊。路由器使用的“2.4 GHz”也是頻率,意思是通過2.4 GHz的頻率段傳遞資訊。毫米波對應的頻率段大概是30 GHz到300 GHz。

但是用高頻率段傳遞資訊有什麼用呢?研究發現,

頻率越高,能夠承載的資訊就越多。

所以電臺這樣87.5 MHz到108.0 MHz的頻率段只傳遞聲音資訊。而到了2.4 GHz的頻率段,聲音、圖像、視頻都能綽綽有餘的承載。當達到37 GHz、39 GHz這樣高的頻率段時,人們預計,做到清晰、流暢、低延時的VR直播不會是問題。

但是高頻段也有它的缺點,最為致命的就是穿透性特別差。

你可以想一想路由器和收音電臺的區別:當隔著幾道牆時,路由器信號就有明顯的衰減了,而電臺的信號卻覆蓋了一座城市。

這就意味著5G的普及需要非常多,非常非常多的天線

,以克服穿透性差的問題。另外,不管是運營商的設備還是消費者的終端都需要根據這些天線進行改變。

此外,想要充分發揮5G的優勢,

不僅僅是從基站到終端的改變,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網友都忽視了一方面:運營商的網路轉型。

5G網路既要應對超高速的移動寬頻需求、也要滿足智慧駕駛和工業物聯網設備對穩定性和時延的苛刻要求(注:如果網路資料時延能沖50ms縮短到1ms,就會讓一輛時速60km的自動駕駛車輛的反應距離從1m縮短至1.6cm。這會大大的加強此類應用的可用性和安全性。),還要包容海量的物聯網設備。這就需要運營商及時調動不同資源予以支持,

而現有的架構相對封閉,滿足不了5G網路“靈活”和“多樣化”的需求。

5G時代的到來需要從端到端,從內到外的變革。這也是為什麼雖然5G預計在2020年才能實現商用的原因之一。

說回MWC,通過英特爾,來看看我們正處於變革的哪個階段

簡單瞭解概念只是回答了“什麼是5G?”,想要瞭解5G多久才能來,就需要去關注重點廠商的產品和動作。

此次選擇以“英特爾”在MWC2017的產品和動作為軸,來審視一下我們目前處於這場變革的哪個階段。原因有二:

一是我們與英特爾有合作交流,能夠獲取更多一些關於5G方面的資訊。

二是英特爾同高通、AT&T、華為等一樣,確實是5G方面的領先者之一,它在5G領域側重的“智慧城市”、“無人駕駛”、“虛擬和增強現實”、“萬物互聯”都是焦點產業,而此次“5G+網路轉型”的主題也證明了,它想通過自身,極力的推動這場變革。

總之,這是一把很好的尺規。

首先,英特爾此次發佈了三類產品:

一是“第三代移動試驗平臺”,它能夠達到5G標準的低延時以及10Gps資料流程的要求。支持3.3-4.2GHz、28GHz和39GHz的頻段,對高頻段和低頻段都有覆蓋。

這個平臺主要是做5G的終端,它是一個更快地集成和測試5G設備和無線接入點的高性能開發平臺。

英特爾目前也正在與全球運營商合作,利用這個新的試驗平臺進行5G開發、原型設計和測試,並進一步升級這個平臺。

二是“英特爾XMM 7560數據機”,14納米技術製造,高度集成,6模35頻(即支援6種通訊模式,35個工作頻段),面向下一代LTE Advanced(嚴格意義上“4G”)設備。

這個產品就是可以理解成我們常說的手機基帶。

它的上上一代產品英特爾XMM 7360曾在iPhone7系列上使用。這個產品主要還是著力於4G,可以理解成為5G技術做技術儲備。

三是移動邊緣計算產品組合(Mobile Edge Computing, MEC),移動邊緣計算主要創造高性能、低延遲與高頻寬的網路環境。

由於人們想在5G時代全面推行”無人駕駛“、”萬物互聯“等應用,如果只做5G無線技術方面的革新,

而運營商不做網路轉型,人們所暢想的在5G時代下全面發展的”無人駕駛“、”萬物互聯“等應用就無法達成和實現。

英特爾的這個產品組合服務於就是通訊服務供應商,説明它們進行網路轉型的產品。

通過這幾款產品我們發現,我們其實處在通向5G時代的初期,一個有著大體概念的摸索階段。

產品的思路以進一步開發5G,做技術儲備為主。

英特爾的這幾款產品代表目前還是在為進入5G的變革打基礎。

其次,英特爾還宣佈了自己的幾項動作,主要圍繞著“平臺”和“互通性”:

與愛立信聯手推出5G創新者計畫,聚焦工業物聯網;與諾基亞合作設立了兩個5G解決方案的實驗室,以測試和加快新無線技術的商業就緒,支援5G服務的發展;AT&T合作共同推動物聯網設備快速上市、獲得認證並接入網路。

與愛立信實現第一個Pre-5G空中無線互通性,對應用層面不同產品、系統之間的相互配合提供了解決辦法;參與了諾基亞第一個符合5GTF介面的連接的發佈,對之後商用制定標準有推動作用。

通過這幾個動作可以看到,以英特爾為例的行業領先者“抱團合作”,為更多的企業能夠加入5G的變革提供平臺和資源。

我們雖然處在通向5G時代的初期,但卻是在一個“加速度”的狀態,越來越多的力量融入到行業領先者建立的平臺和團隊裡。

通過總結,我們發現5G時代還需要幾年才能到來,我們仍處於通向5G時代的初期,但是勢頭正盛。以英特爾為代表的行業領先者,通過自身的產品以及行動,引領著更多廠商進入到這場變革中來。

你還記得你使用2G網路或3G網路時是什麼樣子嗎?當經歷了2G到3G,3G到4G的體驗之後,我們有理由期待5G帶給我們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