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看看20年前的速降概念車

Rotwild是德國著名本土自行車製造商,歷史悠久,實力雄厚。回顧Rotwild幾乎就可以看做是德國自行車的一個縮影。Rotwild還曾和梅賽德斯-賓士旗下御用高性能改裝部門——AMG強強聯合,打造出ROTWILD R.R2、Rotwild GT-S等經典山地車。近日Rotwild展出了一輛1996年的原型概念山地車——RDHP1。

不幸的是,由於種種原因,這輛概念車並未量產,但是作為一輛概念車,對後來的山地車改進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20年過後,再回頭看——

車架使用7020鋁合金製成,7020具有很高的強度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工藝性能,是航空航天器以及地面車輛和裝備的主要焊接結構材料。車架下管頂部,用黑紅標注“1966年”、“RDH” “P1”“PROTOTYPE(原型)”等字樣,由Rotwild旗下ADP ENGINEERING部門設計研發,今天看來叫概念車或許更合適。

曾經的變速器急先鋒——Sachs在1992年就創造出7速內變花鼓,1997年被SRAM收購後繼續生產內變速,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內變速逐漸被主流山地車棄用,而歐美電單車的興起也不斷擠壓內變速的市場,SRAM當前已經宣佈退出內變速領域。

如果我們深究一下,尚不清楚內變速花鼓加上外部的電子控制器是否有助於減輕後輪的簧下品質。(簧下品質是指不由懸掛系統中的彈性元件所支撐的品質,簧下品質越小,意味著懸掛系統擁有更好的動態回應能力以及操控性能。)

Sachs一直在內變速領域深入研究,但是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因素,內變速一直不溫不火,從來沒有變成山地車的主流,現在甚至有萎縮之勢。

Rotwil的設計師熱衷於碟刹的設計,RDH的前刹即是碟刹。雖然Sachs碟刹從未真正流行起來,但是這也給後續的山地車設計提供了極大的參考價值。由於這個碟刹出現在碟刹安裝座標準制定之前,所以,可以看出——定制的碟刹座安裝在前叉上。

後刹使用的則是ADP Engineering設計的原型產品之一。由於速降運動的激烈程度,使用初代的Magura圈刹會經常導致刹車被強力扭曲,為了減少此類事故的發生,你可能需要加裝一個碳纖維製成的ADP加固橋。

碳纖維前叉一直都在概念階段,不過車上的這根前叉在當時是完全可用的;但二十年過去了,它顯然沒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值得一提的是,使用碳纖維做前叉在當時已是超前的理念,就連二十年後的今天,碳纖維仍然是高端競技山地車的主流,無可替代。

電子元件的微型化在1996年還處於初步階段,於是電子變速控制盒就被安置在立管與後三角處。如果按照當前全避震山地車結構來講,放在後三角非常不合適,不過由於RDHP1後三角是封閉穩定靜態的,所以這個佈局設計得比較巧妙(合理利用空間)。

整車的另一大亮點是使用碳纖維皮帶傳動,這個皮帶以汽車皮帶為標準,理論上是可以有效傳動,但現實是它沒有足夠的耐用度。

工程師使用了特殊的牙盤來和皮帶相適應,並裝上了標準規格的Race Face曲柄。

▲即使在今天看來,這個變速按鈕也非常酷。小巧的設計,整潔乾淨。

想單指抱死?省省吧!需要整只手用力才能刹得住。

後避震器是整車位數不多的標準元件——Rockshox的Super Deluxe(超級豪華)後避震器。

內走線設計,現在自行車上司空見慣的設計,但在1996年幾乎是聞所未聞的超前設計。單轉點設計也為後來的速降山地車提供借鑒意義。轉點位於五通前面,五通位於封閉的後三角,這樣就導致車手會隨著後避震的動作而被迫移動,這在速降運動中實在是一種“恐怖”的踩踏體驗。這樣的設計,簧下品質也是難以置信的,因為曲柄的重量也要包括在其中。

bike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