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松下發佈新圖像感測器技術,ADAS及自動駕駛或能從中獲益

日本電器巨頭松下最近成功研發了一項新的圖像感測器技術,可以在不使用機械紅外線濾鏡的情況下,于傳統CMOS感測器結構上電動控制接近於紅外線敏感的圖元。

這項技術有望改善車輛夜間行駛過程中駕駛員的視野問題,因為除去車燈能照亮的那一部分範圍外,車輛前方還有更多未知的黑暗。一旦商用,這種圖像感測器技術便能為車輛中的夜視攝像頭提供更加詳細的圖像,但松下目前還無法給出一個預期時間。

松下公佈了一些簡易示意圖,來闡明這項技術能夠帶來的改變。

圖解:左邊的圖像是白天RGB模式下採集到的圖像,右邊則是黑夜RGB+紅外線(IR)模式下呈現的圖像。差別顯而易見,這意味著駕駛員能看到的內容更加豐富。不過,目前因為片上電容器還沒有生效,所以拍下的圖片還是黑白兩色的。

圖解:運用全圖元捕捉到的高解析度的近紅外(NIR)圖像。RGB模式下無法知悉容器中的物品,而在RGB+紅外線模式下,這些容器中的物品一覽無餘。

實際上,據雷鋒網瞭解,汽車上所搭載的夜視系統,是主動安全的一部分,主要通過紅外線熱成像技術,把汽車燈光沒辦法到達的地方,顯示到汽車的中控台或者儀錶板上甚至是前擋風玻璃上,這樣能夠幫助駕駛者能看到深夜裡深藏在黑暗處的物體,提前做好安全措施。是作為車燈的輔助裝置存在。

這樣的“夜視系統”目前只在少數的高端車當中出現,售價約在50000美元以上,搭載夜視攝像頭的車輛成本上起碼要增加2500美元,大多數用戶還沒辦法體驗到這樣的科技。

如果松下的這項圖像感測器技術能夠壓低整個夜視系統的造價,那麼有一天,這項功能成為車輛標配也不足為奇。

要知道,目前大多數ADAS廠商也在提供相應的攝像頭感測器和技術解決方案,讓車輛具備夜視功能,比如業界翹楚Mobileye,其用於駕駛輔助的視覺解決方案也針對夜間行車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此外,國內很多ADAS創業公司也在從事這樣的研究。

顯然,松下這項圖像感測器技術如果能夠做到產品化和商用,其前景在雷鋒網看來應該非常不錯。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自動駕駛,這個大趨勢也讓原本在收縮圖像感測器業務的松下重新開機了研發,因為考慮到高性能圖像感測器的市場需求在未來有望擴大。

而且,雷鋒網此前也報導過,松下也在從事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的研發,預計在2020年完成。當然,這些車輛並不會由松下生產和銷售,這家公司的目標是借助圖像識別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為汽車廠商提供技術及設計外包等服務。在日本政府將自動駕駛汽車列為經濟增長戰略重點項目的前提下,松下希望在車載電池、攝像頭、感測器等方面建立新的業務增長點。

現階段,我們還無法預知這一項圖像感測器技術創新能為松下以及業界帶來什麼,就像我們仍然不知道自動駕駛會在何時實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