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攝像頭手機 你認為是炒作噱頭還是剛需呢?
智慧手機的攝像頭技術今年又來到了另一個新的起跑線,那就是雙攝像頭技術,從最初進入視野備受關注開始到今天,已經慢慢被大眾所接受。而且,去年有不少旗艦都將雙攝像頭技術作為主打特色,蘋果的 iPhone 7 Plus 和華為 P9 相當閃耀,很多人想到雙攝像頭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這兩款機型。
不過,去年大多數旗艦或高端機型配備雙攝像頭,例如 LG G5,但從去年年底開始,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開始有很多中端機型提供雙攝技術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未來要買手機的話,就一定要考慮雙攝像頭的機型了嗎?
雙攝今年是大趨勢
為何這麼說呢?之前很多手機不支持雙攝像頭,最主要的原因是硬體基礎條件達不到,尤其是處理晶片和攝像頭模組。不過,現在這兩點都已經解決了,索尼的首席財務官吉田健一郎在 2016 年 2 月份的時候就已經表示,雙鏡頭+雙感測器的平臺方案已經順利生產,初期更多是根據手機廠商的需求安排生產進度,但 2017 年雙攝像頭手機一定會起飛。
除了索尼之外,很多廠商也開始提供雙攝像頭平臺解決方案,特別是為蘋果 iPhone 7 Plus 提供雙攝模組的 LG Innotek。同時,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也開始為一些國產廠商提供雙攝模組,包括小米、樂視等,三星表示目前正在與華為、OPPO 和 Vivo 洽談,希望能夠增加出貨量創造雙贏的局面。
處理器方面,國產晶片華為海思的麒麟 655,已經支援雙 ISP 圖像信號處理技術。聯發科今年年初發佈的 Helio P25 晶片,重點就是配備了 MediaTek Imagiq 圖像信號處理器(ISP),通過 12 位雙 ISP 讓未來搭載 P25 晶片的機子能夠支援雙攝像頭功能。最高支援 1300 萬+ 1300 萬圖元雙攝像頭,同時在雙攝像頭的情況下,也具有降噪功能的彩色+黑白智慧雙攝和即時淺景深。
既然聯發科的雙攝方案出來了,這就意味著未來有可能有更多中低端機型搭載雙攝像頭配置。至於高通晶片,Snapdragon 653 和 617 這兩枚晶片,已經支援雙攝像頭功能,甚至更低端的 Snapdragon 435 和 427 亦是如此,這對於雙攝像頭普及到低端機來說是一大利好,廠商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硬體成本就能夠打造出雙攝為賣點的機型。
雙攝像頭科技趨勢已經無法阻擋,之前有一份來自 Statista 的研究報告預計,2017 年雙攝像頭智慧手機的銷量將迎來 400% 的增長,上升至 3 億部左右,占今年總出貨量的 20% 左右。這就表明,不用多久我們在市面上一定能夠看到越來越多雙攝像頭智慧手機,哪怕不是刻意去挑選。
你會認為雙攝就一定更好嗎?
大量業內人士相信,雙攝像頭將會是未來智慧手機的發展方向。因為從多年相機的基本理論來說,拍攝設備的成像水準主要取決於感測器大小,由於手機尺寸限制,根本無法塞進更大的感測器,所以很多廠商開始在軟體和硬體上進行補強,成像演算法和處理器技術一直在增強,鏡頭同樣在不斷的改進,而雙感測器和雙鏡頭的設置,成為了目前最理想的方案之一。
不過,作為一般手機用戶,對於廠商那一套“雙攝像頭更好”的行銷說辭一定要注意,這就好比多年前“圖元代表一切”的宣傳點一樣。我們可以看到,大量廠商開始吹捧雙攝像頭能夠提升成像畫質,而且還有很多種軟體上的新玩法和獨特功能,如光學變焦和超廣角,實際上“新鮮”並不代表“出色”,很多問題依然有待解決。
現階段,我們如何衡量一款手機的攝像頭水準如何呢?看民間對比的樣張是好方法之一,但不同的人哪怕使用同一款手機,所拍出來的照片品質也不同,此時,我們可以參考相機領域十分有名的專業相機評測機構 DxOMark。該機構近年來對智慧手機攝像頭評測的工作從未停止過,基本上市面上主流號稱拍照不俗的機子都有進行評測,而且還進行了綜合性的排名。
在 DxOMark 按照綜合分數排名靠前的智慧手機中,Google Pixel 排名第一,HTC 10、Galaxy S7 Edge 和索尼 Xperia X Performance 並列第二。Moto Z Force Droid、三星 S6 Edge、索尼 Xperia XZ 和 Xperia Z5 並列第三。接著並列第四的有蘋果 iPhone 7、LG G5、三星 Galaxy Note 5 和 S6 Edge。
你可以看到,這些拍照性能排名如此靠前的智慧手機,又有多少款是雙攝像頭的呢?基本上都是單個感測器和單鏡頭的配置。
無質變暫時無法成為購買理由
所以就目前整個手機行業而言,雙攝像頭機子的成像水準還是處於初期發展水準,單個大尺寸感測器和單一圖元尺寸大的智慧手機仍更具優勢,這點在數碼單反上已經被證實了,手機廠商現在仍在考慮額外空間設計難度,以及平衡成本這類的問題下功夫。
若暫時拋開純粹的圖像品質不談,雙攝像頭手機目前最大的亮點自然是那些獨特的功能了,華為和蘋果一直在行銷背景虛化的景深功能,而 LG 則告訴大家雙攝像頭可以拍攝更寬視角的圖像和視頻。雖然這些功能特色看起來都不錯,甚至獨一無二,但並非大多數人的剛性需求,只能說是傳統成像方式的擴展,而不是真正在成像品質上的飛躍。
更關鍵是,這些雙攝像頭獨有的功能,例如背景虛化技術,採用的是軟體類比的形式,與真正數碼單反通過調整光圈而來實際效果還是有蠻大差別的,有時候基於軟體的場景虛化效果甚至出現較為明顯的錯誤,相當違和。當然了,雙感測器和軟體演算法不停在改進,類比虛幻自然會變得更好,不過依然不會是普通消費者購買雙攝手機的最大理由。
小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無論如何,擁有雙攝像頭手機的用戶現在已經不少了,儘管單攝像頭手機不具備如此深度的玩法,但以目前的雙攝技術和功能,仍未能夠讓更多的用戶引起共鳴,主要就是因為雙攝並沒大幅提升攝像頭的性能,大家所關心的成像品質暫時看不到質的飛躍。
不過,從長遠來看,我們不必對任何新鮮技術都持否定的態度,雙攝像頭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誰又能肯定它不會是未來卓越的技術呢?背景虛化、寬視角、更好的低光性能和光學變焦,這些是雙攝剛起步就能讓大家看到的技術,可以想像雙攝像頭的潛力依然巨大,包括目前很多專家正在談論中的 AR 或 MR 技術,如穀歌的 Tango 專案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