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14種疾病的針灸治療方法
針灸治病常見的疾病
1、感冒:
取大椎、合谷、風池,都用針法,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
2、嘔吐:
主穴取內關、中脘、足三裡、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
3、失眠:
取神門、內關、三陰☆禁☆交,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50分鐘,每日針一次。
4、關節痛:
腰脊痛取腎俞、昆侖;膝關節痛取足三裡、陽陵泉、懸鐘,先針刺,用瀉法,留針20分鐘,再艾灸20分鐘。
5、痛經:
經前或經期腹痛取中極、三陰☆禁☆交、內庭,先刺內庭,再針三陰☆禁☆交、後針中極、三陰☆禁☆交。均用瀉法,留針20分鐘。
6、經後腹痛:
取氣海、關元、三陰☆禁☆交,均用補法,針後加灸,留針30分鐘。
7、牙痛:
上牙痛取下關、內庭,下牙痛取頰車、合穀,針刺,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一次。
8、便秘:
取支溝、天樞、長強,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
9、落枕:
取落枕、大椎、後溪,針刺。落枕用瀉法,大椎、後溪,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
10、月經不調:
月經先期:取中極、血海、三陰☆禁☆交、太沖,均針刺、用瀉法,留針20分鐘。月經後期:取命門、腎俞、關元,用補法,針後加灸,留針30分鐘。
11、腰痛:
取腎俞、委中、腰陽關,針刺,用瀉法,留針30分鐘,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條灸命門20分鐘。
12、痢疾:
針治痢疾,有較好的療效。取中脘、天樞、足三裡,針刺,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每天一次。如有發熱的,加刺曲池;頭痛的加剌風池、百會;不發熱而下痢過久的,可艾條灸關元10分鐘,或隔鹽灸神闕。
13、哮喘:
針灸有緩解防止發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豐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條灸20分鐘;如痰色發黃時,針剌,用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如果平時常灸肺俞、氣海,可以防止發作。
#p#副標題#e#
14、頭痛:
頭痛有正頭痛、偏頭痛、頭頂痛、頭項痛等區別。針灸治療,是按頭痛的部位來取穴的。正頭痛:取上星、合穀,攢竹,針剌,用瀉法,留針30分鐘。偏頭痛:取太陽、頭維、外關。針剌,用瀉法,留針20分鐘。頭頂痛:取百會、太沖、後溪,沖剌,用瀉法,留針20分鐘。頭項痛:取風池、列缺,針剌,用瀉法,留針30分鐘。每日或隔日針一次。
針灸時7大注意事項
1、過於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儘量採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禁☆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後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瀦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症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並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採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於病人,也可充分發揮針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