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受欺負,這點最關鍵,快教給寶寶
文/陳妍媽媽、陳郁 U12育兒
有家長給我們後臺留言,說起害怕孩子在幼稚園被欺負的問題,他甚至想帶孩子去學跆拳道來進行自我保護。不要覺得這位家長的反應有些過度,其實他所擔心的問題還是挺有代表性的。
本期的節目,陳妍媽媽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爸爸媽媽害怕孩子在幼稚園被欺負,該怎麼辦。
相信聰明的爸爸媽媽,一定能在本期節目裡找到這個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01
有一個媽媽憂心忡忡地跟我說,她的女兒性格太“包子”,從不跟別人爭搶,任何好吃好玩的,只要別人要,就會讓給人家。
媽媽擔心女兒太善良,會在幼稚園被欺負。
可通過我的觀察,覺得那位媽媽的擔心其實完全沒必要。
那個小女孩是小福氣常年掛在嘴邊,最喜歡女同學的NO1。
有一次我帶小福氣去參加她的生日會,進門時候嚇了一跳,班上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來了。並且每一個小朋友第一眼看到她,就沖上去熱情地擁抱她。
小孩子也許無法說清為什麼喜歡一個人,但如果有一個性格開朗的小女孩,她對人友善,也願意分享,又有誰會不喜歡?
有那麼多給自己撐腰的好朋友,媽媽自然也不用擔心孩子會隨便被欺負了。
善良,媽媽只看到它是女兒性格的軟肋,豈不知也會成為保護女兒堅硬的鎧甲。
02
那麼問題來了,父母要如何教會孩子“善良”?
其實不用教,孩子天生就是善良的。
現在的孩子沒有經歷過動盪、貧窮的年代,他們浸潤在一個充滿愛的,物質豐厚的時代中長大,所以他們更有同情心,會同情弱者,也會愛別人。
比如,走在馬路上但凡看到一個乞丐,小孩子的腳步就有點邁不開,他會拖住他媽媽儘量慢一點,實際上他想讓他的媽媽捐點錢給這個乞丐。
可見,現在孩子的道德判斷水準,要比我們這代人高得多。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小心翼翼地守護孩子的這份善良,並堅定培養孩子向善思維的能力。
向善思維有多重要,我舉個例子:
孩子學習在走路的時候,難免會磕磕碰碰,撞到桌椅板凳,如果這時家長採用“打板凳”的方式給孩子“報仇”,就把對待世界的“惡意”傳達給了孩子。
讓孩子學會了“遇到不痛快就可以去責怪別人”,日積月累孩子就會變得不包容、富有攻擊性。
可如果當孩子被撞到的瞬間,父母換一種做法,先走過去安撫孩子,然後與他共情,告訴他小板凳也會疼,孩子就能把“小桌子被撞到也會跟我一樣疼”的同理心,帶到與周圍其他人相處的情境之中。
這一點,法國思想家盧梭著名的教育論著《愛彌兒》中也有提及,在談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時他認為,人在開頭的一刹那間,也就是尚處於天真純潔時期所接受的感知,將對他的一生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03
所謂的善良,簡單來說就是懂得為他人著想。
比如,接小福氣下英語課時,他說肚子餓。我翻開他的包,發現給他帶的餅乾沒有吃。
我問他,肚子餓為什麼不吃餅乾呢?
他說餅乾是榴槤味的,其他小朋友嫌臭,所以他就忍著沒有吃。
比如,下雨天不高興先生被堵在路上,去幼稚園接小福氣放學晚了。
看著班裡所有的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小福氣緊張得全身都在發抖,只要一有腳步聲,他就站在教室門口焦急地張望。
但是當老師準備打電話給我時,他卻突然攔住老師說:“不要給媽媽打電話,她在上班,給爸爸打電話。”
明明已經擔心害怕得要死,就因為我說過“媽媽可能在開會,所以不要隨便給媽媽打電話”,他便願意站在我的角度,為我著想,一個人吞下了這些擔心和害怕。
這麼小的孩子竟然已經知道要為他人著想,讓我既感動又心疼。
可是我明白,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
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就像哲學家弗洛姆說的,愛鄰人並不是一種超越於人之上的現象,而是某些內在於人之中,並且從人心中迸發出來的東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
憑藉這種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聯繫在一起,並使世界真正成為他的世界。
所以,盡可能地讓孩子保持善良吧,因為善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會有人欺負他。
U12育兒:傾心服務千萬家長,專注解決0-12歲孩子的成長難題!
來源:U12育兒,本文已獲得授權
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親子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