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班幹部對孩子到底有啥影響?
新學期開始,不少班級在新學期都會重新選班幹部。在孩子們心中,小小班幹大概就是對“權力”的第一印象了。
回想團長小時候,嚮往的除了紅領巾,也不過就是這“三道杠”:
班幹部在孩子們心中無疑擁有著值得驕傲、自豪的地位。為了能順利成為小小班幹部,孩子們頗為正經地準備著自己的拉票宣言,甚至有不少家長也加入了孩子競選的“應援團”,開學就拜託老師多關注自家孩子……
問及班幹部如此吃香的原因,有的孩子給出的理由是“很威風”;有人覺得這能鍛煉孩子的能力;還有人覺得這可以讓老師加深對孩子的印象……
那麼,當班幹部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影響?前不久就有兩位美國經濟學博士專門就這個問題做了實證研究,一本正經地分析了在中國當班幹部對孩子的影響,並且將研究結果發佈在美國頂級學術期刊上。
美國經濟學博士在中國的研究
△《學會管理以及管理型學習:論學生班級領導服務的影響》發表於《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
如今許多企業和學校都將是否擔任過班幹部,視為衡量應聘者優秀與否的標準之一,但是卻很少有證據證明領導服務自身會創造技能。經濟學博士Anderson and Lu便於最近對此做了研究,其調查物件是一所中國中學的學生,它回答了領導能力究竟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這個問題。
實驗在江蘇的一所中學展開,他們發現:當班幹部對有的孩子很適合,對有的孩子呢,好像沒啥作用,當不當都一樣。
其中的秘密和原因到底是啥?待團長先向你們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
這項研究是通過經濟學實驗完成的,實驗在江蘇省某城市的一所中學展開,實驗對象是該中學初一年級的七個班級。其中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
當班幹部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在同學中受歡迎的程度、學習做事的主動性和對成功的認知等方面的影響。
作者首先讓各班的班主任為每個班級主要的班幹職務分別挑選兩個候選人:第一候選和第二候選。這些包括班長、副班長、勞動委員、文藝委員以及語文、英語和數學課代表七個職務。
PS:第一候選人和第二候選人的區別在於,第一候選是班主任心中的最理想人選,第二候選人是備選。總體而言,在選擇班幹時,班主任會將學生的成績和領導能力都考慮進去,所以第一候選人的綜合素質相對而言比備選高。
然後作者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把這七個班級分成兩組,其中1,4,5,7班屬第一組,2,3,6班屬第二組。在第一組班級中,作者選取第一候選擔任班長、文藝委員和語文課代表,第二候選擔任其它的四個職務;而第二組班級的班級職務選定辦法則同第一組相反, 作者選取第一候選擔任副班長、勞動委員、英語和數學課代表,第二候選擔任其它的三個職務。
班幹部與非班幹部一學期後的差別
這個實驗開展一個學期以後,作者分析了班幹部、非幹部、第一候選人和第二候選人在各方面的發展差異。在學習成績、學生自信心、學生對成功的認知、受歡迎程度方面主要的發現如下:
1、學習成績:第一候選人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第二候選人沒有多大變化。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第一候選人認為當班幹減少了他們的學習時間,而第二候選人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那麼,為何覺得當班幹減少了自己的學習時間,第一候選人的成績依然有所提高?作者認為,其中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擔心成績不好班幹保不住,儘管處理班級事務與學習時間有衝突,他們也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更用功。
另外,這些第一候選人希望能“名副其實”,如果在其位,成績卻不夠好,那就尷尬了……畢竟班幹部的一言一行與成績都更容易讓其他同學關注。
而對於第二候選人來說,能被任命為班幹已經是驚喜,他們不指望能夠一直當下去,所以學習動力並沒有增加,而班幹事務也可能佔用了他們一部分學習時間。
2、自信心與抱負:第一候選人變得謙虛了,第二候選人沒有顯著變化。
研究中,他們發現,第一候選擔任班幹部後變得謙虛了, 但是第二候選擔任班幹部後謙虛程度沒有顯著變化。而且擔任班幹部使得所有的班幹學生比非班幹學生更願意在未來接受更多的教育(0.2到0.3年)。
3、對成功的認知:第一第二候選人都更傾向於把自我努力列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在這次研究中,所有學生在學期前和學期後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在自我努力、好的老師、父母的培養、個人天賦、同學朋友的幫助與家庭學習環境6個因素中,哪三個因素對你的成績起決定性作用?
擔任班幹後的第一第二候選人都更傾向於把自我努力列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這一結果正說明,擔任班幹部對學生的成功認知有著積極影響。 畢竟,擔任幹部將增加學生的主動性,意味著他們需要主動為班級張羅事情。
4、受歡迎程度:第一候選人在同學中更受歡迎了,第二候選人好友變少了。
擔任班幹部以後,孩子的人氣會不會更高?研究發現,第一候選人在同學中的確更受歡迎了,而且在一個虛擬的班幹部選舉中獲得的選票也大幅增加。但是,第二候選人的好友卻變少了,並且在虛擬班幹選舉中獲得的選票增加並不多。
△ 《Learning to Manage and Managing to Learn: The Effects of Student Leadership Service》
總體而言,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大致是:
擔任班幹部的確有利於激發第一候選人(綜合素質高且名至實歸的候選人)的學習動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改變他們對成功的認知,並增加他們在同學中的歡迎程度。但是,這些正面的效應對第二候選人(不是名至實歸的)卻不太顯著甚至有負面的效果。
這也就是說,擔任班幹部這件事情本身並不能贏得同學太多的認同,畢竟無論什麼事情都需要用實力說話。“在其位不謀其政”,也是說明職位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認可度,關鍵還是要看擔任人本身的素質以及意願。
團長不由得想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家長一味地覺得擔任班幹能給孩子帶來好處,甚至要全家出動去討好老師,幫助孩子競選 。對於班幹競選的認真程度堪比大選……這樣的做法實屬多餘。
另外,對於家長來說,希望孩子擔任班幹,卻又擔心班級事務過多會佔用孩子的學習時間,這樣的矛盾心理也不少見。在這個矛盾點上,孩子的意願依然是關鍵,正如研究中所說的第一候選人,為了取得認可度,反而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用於學習。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的確不願意當班幹,那麼即便你再努力“跑官”,這也不過是個壞榜樣;至於那些已經被任命為班幹的孩子,家長不妨放心去鼓勵他們為自己的班級服務盡心盡力,這對於孩子的成長的確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