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從看動畫到做動畫 - 國人動畫原畫師黃成希專訪(一)

作者:lll/Anitama 封面來源:黃成希習作

黃成希,廣州美術學院畢業,2012年畢業後赴日進入日本動畫行業。現在是《火影忍者》動畫系列的主力原畫之一,並參與了作畫監督的工作。先後參與原畫的作品有《棺姬嘉依卡》、《黑子的籃球》、《妖怪手錶》等等。最近的工作是劇場版《刀劍神域》的原畫。

Anitama專門製作了他的作畫錦集,可以借此直觀瞭解他參與的作品以及負責的片段。

借本次的採訪,來談談近5年以來的經歷,對工作的心得和想法。今天第一篇主要談談怎麼對動畫產生興趣並初步學習的。

——當年是怎麼想到做動畫的呢?有受到哪些動畫作品的影響?

黃:五歲幼稚園的時候,我和表弟兩個人全托,一般只有週末能回家,但表弟恰巧每週三晚上都要去少年宮上畫畫班,於是我也順理成章能被一起被姑姑一家接回去。那個時候,一般都是表弟在課室上課,我在走廊趴著窗臺看他們畫畫,這是我對畫畫的第一認知。

真正觸發我立定目標想要做動畫的是當時香港tvb每週六晚十點半兩集連播的《龍珠Z》,每當看到“家長指引”的logo動畫到主題曲一開始悟飯悟天杜拉格斯坐著神龍出現,我就會莫名的興奮和手舞足蹈,那種感覺至今依然記憶猶新。那個時候我便跟父母說,我長大也想畫這個,屁顛屁顛的也跟著表弟進畫畫班了,從那時開始到高考為止一直在少年宮學畫畫。

應該和大部分同齡人一樣,從《龍珠》開始,《中華一番》、《數碼暴龍》、《百變小櫻》、變形機器人勇者動畫系列、奧特曼系列、特攝戰隊系列、高達系列等等,tvb五點檔動畫幾乎貫穿我的整個童年,每天一下課就是:“奔跑吧兄弟回家看動畫了!”。那時關於友情和熱血的主題也對我的價值觀和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國產《葫蘆兄弟》、《舒克和貝塔》以及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第一部)、迪士尼的《木偶奇遇記》、《人猿泰山》這四部作品至今也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到了初三時,因為星空衛視台的引進放送,我第一次看到了《火影忍者》的國語版動畫,從此開始了十二年的追逐旅途,貫穿中考、高考、大學的時光,沒有間停過。

進入大學之後,我受到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歐美動畫電影與短篇作品,說實話我記不住大部分的美國導演的名字,但大學時代受到導師以及同專業圈子的影響,開始以一個動畫專業的眼光去看歐美作品,歐美的作品給我的啟發應該是想像力和創意的無限可能性。優質的畫面與表演以及技術革新可以說已經成為歐美動畫電影出廠的最低標準,而比拼的更多是能夠撐起這些音響畫面的故事框架與創意。由於我本人對武術有偏愛,所以目前夢工廠的《功夫熊貓》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是我的最愛沒有之一。

另一方面日本動畫電影,對我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今敏的作品,首當其中的是《東京教父》和《千年女☆禁☆優》,高品質的畫面與表演毋庸置疑是加分,但是關於角色描寫的角度和場面調度都讓我看完之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巴不得再起來感受一遍,只能用絕妙來形容。另一位是細田守,給我留下很深影響的一是《數碼暴龍》第一部劇場版,和其他TV系列模式化的劇場版情節不一樣,細田守在一個有限的框架裡穿插的笑點以及小情節,不僅有機的把故事主線串聯起來,也起到了因果關係的作用推動故事發展。《狼孩子的雨和雪》在沒有什麼大動作場面的情況下,關於姐弟倆成長與轉變的描寫,以及母親的堅強和偉大,也會讓人看完之後對生活充滿了動力。

綜上所述歐美的幽默笑點與日式對人情的細緻描寫是我個人一直努力嚮往的方向。

——怎麼開始學動畫的呢?大學?自己有練嗎?後來怎麼去的日本?

黃:我人生第一次畫“動畫”應該六歲的時候,那時候家裡有一盤九三年黎明演唱會的錄影帶,我也不知道重複看了了多少遍,最後把帶子看壞了。黎明在一開場的時候是藏在一個鐵球裡緩緩下降最後鐵球打開現身演唱,奶奶家裡還流行用一張張撕下來的日曆,我我把這一幕的過程按一張張地在日曆紙上畫了出來,當然畫得很爛。但我比較幸運的是,在五歲到小學四年級之前,對於繪畫是純粹的喜歡與著迷,不受章法的限制,像自己模仿連環畫畫故事,臨摹動畫角色,自己拿著玩具坐在那裡玩一整天給它編故事(看了《玩具總動員》之後)。這些童年回憶其實對我能走到現在,以及想要發展的方向起了奠基石的作用。在那之後到高考為止,一直接受傳統美術的學習。

黃成希在06年的臨摹練習。

正式開始學習動畫是進入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之後,說實話當時國內動畫專業老師真正實戰經驗豐富的並不多,而學生作品也主要在創意開發和短片作業。比較幸運有兩個老師對我影響很大,其中一位讓在大一課程中當了一整年路人的我意識到自己有畫分鏡講故事的潛能,並給了我信心,第二位是幫助我們組建學生團隊,提供工作室並一直給予指導。廣美在三維上真正打響名號,能與北方動畫院校相比的也是因為這位傳媒畢業的老師。

我並不屬於天才類型,但大學倒是過得十分充實,可以說沒有怎麼浪費時間。大一的學生會開始接觸剪輯方面的知識,大二則是蜻蜓點水式的涉獵動畫原理,真正學到東西的還是在第二位恩師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動畫表演基礎,在他的撮合下組建學生團隊,利用課餘時間在工作室進行短片創作。雖然不是嚴謹的工業流程,但利用大三一年,我們完成了團隊磨合、基礎流程的知識儲備,以及完成了第一個合作短片。這個短片一是為我們團隊大四的畢業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讓我產生了很強烈想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學習的欲望,大概就像一種,你越開始深入這個領域,就越發現自己懂得越少的感覺。

當時在美國和日本之間猶豫了許久,因為兩方面的體系以及理念多少會有不同,而且我大學所接受的影響比較深的還是歐美動畫的類型,不過經歷了幾個小時的心路歷程之後我還是決定去日本,一是因為火影和細田守(當時今敏已去世,否則肯定也是我選擇日本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離家近一點,父母少點牽掛。但不巧的是,當我慎重其事地和父母表達完我的意願的第二天,東日本311大地震,當時一切核洩漏的事件等等未明,父母雖然從小就一直很支持我想做的事,但對於這件事還是很謹慎,只能退一步先利用大三的暑假學習日語基礎考過了語言資格試再說。

在這之後的大四,和團隊一起全身心投入畢業創作,我也算是第一次以“導演”的立場拼盡全力的和團隊一起製作了一個算是拿得出手的作品,總時間是284天,其中故事創意用了105天,我們在故事上比同期多花了一倍的時間,之所以敢這麼做,也是因為我們在大三就完成了團隊磨合的階段,對自身團隊製作能力和速度有多少斤兩心裡有數,因此我的意識裡,專業流程在一個工業裡面佔據多大的地位有實打實的感受。

黃成希導演的畢業作品。完成度非常高,絲毫不輸與成熟的商業作品。

說是虛榮心也好怎麼樣的形式都好,首映式上,一千多人的歡呼和掌聲至今也忘不了,是很爽,爽到渾身顫抖手舞足蹈,一是團隊作品的成果得到了認可,二是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繼續努力下去的決心。

在這期間,父母對日本環境的擔心也有所下降,加上外婆也對我的選擇給予了支持,給父母打了一支強心針。因此大學畢業後日本留學的計畫也得以順利進行。

畢業之後,我馬上坐著飛機去了日本。

下期談談到日本之後進入行業後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