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養貓史:貓主子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家貓是最受歡迎的寵物之一,但人們卻不太瞭解它們的歷史。科學家對貓的DNA進行一番研究之後,人類的養貓史終於有了眉目。

由於家貓的行為跟野貓相差無幾,許多科學家認為它們並沒有被馴化,有的則認為它們只是一種“半馴化”動物。比起狗,家貓保留了更多貓的本性及狩獵技巧,對人的依賴性更弱;雖然貓跟人類也有感情,但很多人仍然認為它們是冷漠的。

科學家對狗的基因研究比對貓的多。巴黎雅克莫諾研究所的進化遺傳學家Eva-Maria Geigl稱,“我們不瞭解貓的歷史和起源,也不瞭解它們是如何遷移的。”

Eva-Maria Geigl與同事共同研究了209只古代貓的線粒體DNA,這些貓的遺體是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等地的考古遺址中被發現的,生活的年代是15000至300年前,從農業文明的開端跨越到工業革命時期。

她們發現,人類歷史上取得的巨大突破,如農耕和航海等,也給貓類帶來了巨大好處。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採訪中,Geigl說道,“文明第一次發現,史前近東地區及古希臘羅馬時代埃及地區的貓都是人類旅途中的伴侶,它們就這樣遷徙到世界各地。這些貓就是現在世界各地家貓的祖先。”

2004年,科學家稱它們在賽普勒斯發現了一處9500年前的墳墓,其中有貓的遺體,這說明農業文明初期人類就開始養貓了。農耕始於12000年前的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由於齧齒類動物對莊稼造成的威脅,人類有足夠的理由養貓。埃及人於6000年前開始養貓,貓在古埃及有著特殊的地位,常被製成木乃伊。

人類養貓史仍有巨大空白,這激勵著Geigl與其同事Claudio Ottoni和Thierry Grange不斷探索。經研究,她們發現歷史上貓類數目曾兩次劇增。第一次數目劇增始於早期的中東農村地區,基因強大的野貓與人類並生共存,並且擴張到地中海地區。一開始它們主要獵食齧齒類動物,後由農民飼養。據Nature News報導,第二次數目劇增是在一千年後,埃及家貓傳播到了非洲和歐亞大陸。研究者發現,保加利亞、土耳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些現代貓體內的線粒體基因與埃及木乃伊貓相同。

貓類的數目劇增可能與航海有關,水手與農夫一樣經常受偷食的鼠類困擾,因此不得不養貓。Geigl等人甚至在德國北部一處維京人遺址的貓類遺體中發現了相同的DNA,該處遺址的年代應該是在8至11世紀之間。

還有其他證據顯示維京人愛貓。挪威奧斯陸文化歷史博物館的Jes Martens說道,貓在挪威神話中經常出現,它們也很可能常被維京人當作旅途中的夥伴。

Martens說道,“愛神弗萊婭的車夫就是兩隻貓。雷神托爾去到外宮時,曾試圖舉起巨人之王的貓。但那實際上是一條蛇,是塵世巨蟒(Midgard Serpent),連雷神也無法將其舉起。”

丹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管理員Kristian Gregersen說道,維京時代後期常穿貓皮衣服的人通常都是養貓的。“由於體型小,我們能夠確定這些就是家貓。”格陵蘭有貓的考古證據,科學家基本能夠確定那些貓是由維京人坐船帶過去的。

雖然貓豐富了許多人的生活,它們在某些方面卻跟愛搶劫的維京人很像。來自西方的貓殺死了許多其他地方的鳥類,最新研究發現,它們造成了60個物種的滅絕,現在仍對430個物種造成威脅。

但人類對此有著更大的責任。雖然貓好像不需要人類,但流浪貓不僅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威脅巨大,在流浪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健康問題。

自人類文明初期,貓就是人類的夥伴。我們有義務給它們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