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什麼時候讓寵物安樂死才最人道?

上世紀60年代的人很流行在出去度假的時候把狗狗☆禁☆交給收容所讓他們把它們安樂死,原因是這樣做更便宜,只要等回來再付個養狗費重養一隻就好了。

20年後,我(原作者)在科羅拉多州一家獸醫院工作,一天一群騎哈雷大衛森摩托的年輕人帶著一條生病的吉娃娃進了醫院。這條狗已經重病,他們希望我們幫它安樂死免受更多痛苦。事後醫院的人不得不給他們找了家汽車旅館,因為他們的都過於悲傷不適合騎機車。

上面這兩段話只是為了說明動物在人們心裡的地位急劇上升,幾千年來的人們都把動物當寵物來養。但直到最近的40年裡,它們才被真正視為家裡的一份子。

這樣的轉變當然更多的是好事,動物開始受到人道主義待遇,但這中間也體現了不好的地方:人類的衛生保健系統在人和動物的生命終期護理不足。在很多情況下,寵物的生命被不必要地延長了,讓動物遭受更長時間痛苦得同時也給家庭增加了經濟負擔。

獸醫學和倫理學的發展

1979年,我(原作者)開始在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獸醫學院教授獸醫倫理學,當時是世界上第一次開這樣的課程。一年之後,獸醫學院雇了一個腫瘤學醫師主導一個應對動物腫瘤的新計畫。很快,我們就開始臨床醫學上對人使用的物理療法應用到了患癌症的動物身上。他還聘請了一些心理諮詢師幫忙調節寵物主人的悲傷情緒,這在獸醫界也是數第一的壯舉。

在我(原作者)的印象裡,人們大多不怎麼願意把錢花在給寵物治療上。當1981年《華爾街日報》報導稱人們在治療寵物癌症上花的錢超過6位數時,說實話我被震驚到了。作為動物福利的積極擁護者,我(原作者)很高興看到這些空前的事件發生。在這之後,我(原作者)發現人們對寵物患癌症之外的治療關注程度也在急劇飆升。

家庭的一員

那麼,是什麼在推動寵物的感受被人關注,是什麼讓它們擁有被治療的機會呢?為了找到答案,在過去的20年中陸續有人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越來越多的寵物主人把自己的寵物當成家裡的一份子。在有些調查中,受訪者說“它是我們家的一員”的比例高達95%,縱觀所有調查,最低的比例也不會低於80%。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三口之家的瓦解(子女結婚,父母寡居)及離婚率的上升也無形中讓人與寵物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

這種態度和趨勢的改變讓社會對安樂死有了新的想法,在此之前從沒有寵物主人在讓寵物安樂死之前反復思量。然而現在很多人都開始猶豫了,常常會選擇能讓生病的寵物活得久一點的辦法。

左右為難的獸醫

即便如此,獸醫們還是承受著來自兩個方面的壓力:太快結束動物的生命,或是拖得太久讓動物受太多苦。

在我(原作者)寫的一篇論文裡,我把經受巨大壓力的獸醫、獸醫技術員和人道社會工作者心理體驗都寫了出來,許多選擇這一行的人都是想要讓更多動物健康快樂的活著,然而他們最後卻總是在讓大批動物安樂死,理由常常是不人道的。

寵物主人讓寵物安樂死的理由包括“我想要只可以陪我慢跑的狗,這只已經太老了”,“等我死了你們就幫我把它安樂死吧!我知道它會捨不得我的”等等。

而其他的情況是,主人不肯讓寵物離開自己,即便它們正遭受著巨大的病痛折磨。隨著越來越多主人把寵物視作自己親人,很多人都會為過早讓寵物非自然死亡而感到內疚、自責。

但是,這樣一來獸醫就會遭受額外的心理創傷:他們明知道動物承受著很大痛苦卻沒辦法擅自給它們解脫,主人不允許他們什麼也做不了。

最近有一個相關研究發現1/6的獸醫都有過自殺的想法。還有研究發現,獸醫界的自殺率升高了。毫無疑問,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寵物主人的要求下,殺死還健康的動物。

怎樣正確判斷寵物什麼時候被安樂死

這部分內容只是泰迪君的個人建議,考慮給寵物安樂死的主人可以參考參考:當你領養它之後,在生活中觀察、列出能讓動物開心的清單(吃愛吃的食物、和球玩之類的活動),當它在接受癌症晚期治療時再把它拿出來。這個時候你要一點一點核對清單上的內容,它還能追著球跑嗎?它還會為了你給它零食吃而興奮不已嗎?

如果它們對曾經最開心的活動都不感興趣了,那說明放它們死去對它們更是種解脫。

這個辦法可以讓人更加清楚自己與動物在意識上的差距,對人類來說生命的意義更多是回首過去來更好地實現未來的願望,比如看著自己的孩子畢業、生子等等。

而對人來說,它們不能說話,行為表達也受到了限制,它們沒辦法說出自己想要的未來也不能對別人講述自己的過去。它們都是活在當下的生命,所以每次有主人不想讓動物安樂死的時候,我都會義正言辭地說“它們現在已經不快樂了”。

最後我還要說的是,規範動物安樂死的處理會讓動物在社會的地位更加複雜。理想情況下,陪伴寵物的主人應該和獸醫保持良好關係,因為獸醫見過很多動物的生命歷程,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讓它們安樂死是在讓它們不再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