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後才能學走路,學早了易得羅圈腿
最近小編的一位朋友求助, 說3歲的女兒的腿越看越覺得怪怪的,有點像“羅圈腿”,帶去醫院,醫生問幾歲孩子學走路,朋友說老人7個月就開始扶著孩子走了。被醫生狠狠教育了!兒科醫生說:孩子7個月才可以學習站立,1歲後學走路,早於這個時間,不要得意覺得自己孩子發育好,其實隱患更大!
“羅圈腿”是口語,也有人叫O型腿
O型腿在醫學上稱為膝內翻,俗稱“羅圈腿”。指寶貝平臥位,雙側膝關節朝正前方,併攏雙側膝關節和雙踝關節,或站立位,雙側膝關節朝正前方,放鬆雙腿直立,如踝關節併攏而兩膝存在間隙,說明有“O型腿”存在。 反之,如膝關節併攏而兩踝存在間隙,說明有“X型腿”存在。正常雙膝和雙踝可同時併攏。
10歲左右,95%的小朋友的雙下肢外觀上會完全變直
正常小朋友的雙下肢,一般在2歲以內的時候,因為胎位姿勢的關係、身材比例問題、尿布及體重平衡等等因素的影響,通常都會偏向“O型腿”表現;
》寶寶在學走路時,一定要穿雙襪子,保護小腳。
*推薦:秋冬季寶寶襪子,純棉加厚,舒適保暖,襪口上翻,呵護寶寶小腿。
在2~4歲期間,因為受到成長、負重與姿勢改變等因素的影響,又會逐漸偏向“X型腿”;
4~7歲期間,是逐漸恢復到正常的時候,這個時期小孩的雙下肢又會從“X型腿”逐漸變直;
到了10歲左右,95%的小朋友的雙下肢外觀上則會完全變直,而剩餘的5%仍會遺留有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在醫療上由兒童骨科專科醫生支持才可糾正。
*推薦:秋冬地板襪,柔軟親膚,舒適保暖,底部有防滑字母點膠,寶寶可放心穿著。
“O型腿”的原因有哪些呢?
1.寶寶過早學習走路,站立,過早負重。
2.在身體發育時期由於營養不良或腸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鈣磷等營養元素缺乏,骨骼發育障礙、骨變形或關節軟骨發育不良,而出現膝內翻的改變。
3.長期的不良姿勢(盤腿坐和跪坐,趴著睡覺等);不正確的用力習慣引起支配關節的肌肉力學失衡,長期的肌肉力學失衡可以導致關節發生移位,而形成膝內翻。
4.外傷導致的“O型腿”
5.佝僂病和脛內翻等病理性因素所致等。
》家長要教育寶寶養成正確的睡姿,不要趴著睡覺
*推薦: 威爾貝魯純棉嬰兒枕頭,科學承托寶寶頭部,鬆軟輕盈,舒適體驗,引導正確睡姿。
“O型腿”的危害
“O型腿”影響形體美觀。在行走時,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搖擺,成鴨子步,步態難看。
“O型腿”對健康的影響。由於膝關節內翻,身體重量過多集中於膝關節內側關節面上。過度的壓力和摩擦力,會導致膝關節內側軟骨面磨損,繼發骨性關節炎。年齡增長易出現關節痛,影響到正常的行走活動。
“O型腿”對人心理的影響。腿部的畸形不僅僅影響體型與健美,由此還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寶寶在學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為寶寶一個腳套,呵護寶寶雙腳。
*推薦:威爾貝魯純棉嬰兒腳套,天然舒適彩棉,柔軟溫暖,舒適透氣,寶寶必備。
如何區分O型腿的程度?
兒童“O型腿”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膝距在3釐米以下,為輕度,多屬發育性,可隨生長自行矯正。膝距在3~10釐米之間的為中度。膝距大於10釐米的屬重度。
輕度“O型腿”寶貝
預防上要做到不要讓寶貝過早學站立(7個月後學站立,1歲後學走路)。營養要均衡,多吃含鈣多或能促進鈣吸收的食物,要適當多曬太陽。
*推薦: 港版雅培心美力嬰幼兒牛奶粉3段,特有保護力雙盾,助力寶寶健康成長,可以增強寶寶內在免疫力!
中度“O型腿”寶貝
要到兒童醫院請小兒骨科專科醫生檢查原因,改變不良習慣,不要盤腿坐、跪坐、趴著睡、長期側睡等,治療上要輔以矯型鞋或支具矯正。
重度“O型腿”寶貝
要檢查原因,排除全身性疾病如腎性佝僂病和抗D型佝僂病等,宜在兒科疾病治癒的基礎上進行截骨矯型手術。
兒科醫生提示
如果家長對寶貝雙下肢問題不能作出初步的判斷,不能準確判斷您的寶貝是否屬於正常範圍,建議您帶寶貝去兒童醫院骨科醫生處就診。
》家長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學步玩具,讓寶寶愛上走路。
*推薦:Hape蝴蝶推推樂,兒童學步玩具,色彩鮮豔,造型可愛,寶寶快樂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