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一大波親戚正在靠近 孩子卻不理人可咋辦

春節到了,走親戚串門是一個重要環節,你來我往,孩子也會跟很多平時不常見的親戚朋友接觸,這時爸爸媽媽總會教孩子給人問好,可有的時候,你越是想讓孩子找招呼,孩子就越是不搭理,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當一大波親戚正在靠近的時候,孩子卻變得高冷不理人,有時家長為了面子,可能還會斥責孩子不懂禮貌,可是孩子到底怎麼想的,你知道嗎?

【孩子不打招呼背後的原因】

1、害羞焦慮。孩子遇到陌生人,或處於自己陌生的環境中時,會本能地表現出畏怯和害羞。有些孩子天生比較活潑,在陌生的客人面前會很放得開,但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個性都不一樣,不能要求每個孩子都做到大膽嘴甜。請把孩子的害羞當回事,如果她害怕地躲到你的背後,不要強拉著她站在眾人面前。

*可愛洋娃娃,時刻陪伴,緩解孩子陌生焦慮。

2、不喜歡。孩子不願意親近一個人,理由通常很純粹,僅僅是因為不喜歡而已。如“這個人的鬍子好可怕”、“她看起來很嚴肅”或“他好像一點都不喜歡我”。逼著孩子去跟他不喜歡的人打招呼,孩子的內心不僅會很抗拒,同時會因父母不理解自己而感到無助。

【推薦】《媽咪寶貝》,專業育兒雜誌,為媽媽解答各類育兒難題。

3、不理解打招呼的意義在哪。如果我們不喜歡一個人,但礙於情面等原因,我們會硬著頭皮,笑嘻嘻地跟這個人同桌吃飯,互留聯繫方式,完了以後跟別的朋友吐槽:“哎,我那天遇到一個奇葩”,但孩子不能理解這種交際的意義是什麼,明明就不喜歡,為什麼還要勉強自己?或許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反過來學學孩子。

【家長應該怎麼做】

1、學會理解,害羞、不禮貌的標籤不要輕易貼

年紀愈小的孩子,遇見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這是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當孩子不理人、不願意打招呼時,有些家長就會輕易用“害羞”、“不禮貌”之類的詞來形容孩子,這樣對孩子其實是一種很大的心理傷害,而且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誤的心理認同。

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學著理解他們,而不是一味的責備,當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理解與善待,才有辦法尊重與善待他人。

*安撫玩偶,轉移孩子注意力,增加安全感。

2、循序漸進,引導為主

平時多給孩子提供交往機會,消除見到陌生人就緊張的心理,害羞的寶寶需要較多的嘗試與時間來適應新的環境和外人。

在某些場合,孩子也想打招呼,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這就需要父母慢慢引導、幫他們尋找方法,找到突破口。比如見到同事,媽媽可以對孩子說:“想想看,她是哪位阿姨?你應該對她說什麼呢?”引導發寶寶說出“阿姨好!”如果寶寶說了,即便聲音很小,也沒有關係。打招呼不見得都得大聲說“你好!”,碰上天性慢熱的孩子,方式可能會拘謹些,即使只是眼神接觸的微笑、點頭、揮揮手,都可視為孩子練習回應的過程,循序漸進,接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寶寶鼓勵磁貼,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與激勵。

3、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孩子拒絕叫人時,千萬不要當眾批評孩子,那樣容易讓孩子把打招呼跟不愉快的情感體驗聯繫起來,進而產生對這種禮貌言行的消極態度,今後遇到這種情況,更加容易逆反!

比較妥善的做法是化尷尬為教育契機。比如,當孩子拒絕跟阿姨打招呼時,面對等待回應的阿姨,家長可以先“替”孩子跟阿姨打招呼。一般而言,聽到家長替孩子說的“阿姨好”,阿姨就反過來跟孩子回招呼,在這個互動過程中,被阿姨招呼的孩子不僅可以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還可以從家長那裡學習到如何跟別人打招呼,甚至“反思”自己的行為。

我們都希望有個禮貌懂事的乖寶寶,而這更多的是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用適當的方式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禮貌,讓他們感到被尊重,他們自然也就懂得怎麼去尊重他人。

————————

小編有話說:本頭條由雜誌優選創作,未經我方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上述作品。有其他合作問題可以諮詢旺旺號:雜誌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