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你最期待的一道菜是什麼?
過年,你最期待吃什麼?
快放假啦,大家堅持住,再過一個禮拜就能回家,吃年夜飯!
看看我們都想吃些啥:
blubluの合渣
座標:湖北·恩施
春節我家飯桌上少不了合渣,土家族很愛吃這個,一種不過濾的豆漿,比豆漿的口感又扎實很多。吃法豐儉由人,簡單起來,煮熟撒蘿蔔碎葉,清淡爽口;講究的話,加肉末配滿滿一桌小菜,下館子一人份的合渣都能吃出過年的感覺。
這東西一年四季都能吃,但我覺得過年吃特別好,用處多:大魚大肉吃到昏厥,喝一碗合渣就解膩;下飯,拌肉末合渣我能吃很多飯;串門遇到誰家飯菜不好吃,我會悄悄找最靠近合渣的位置坐下,吃它就夠了。
還有,如果吃合渣的時候沒有鮓廣椒炒五花肉、臘肉炒蒜薹、蒸香腸、烘洋芋和黴豆腐,我會覺得自己可能是個假土家人。
Charlesの紅蟳米糕
座標:臺灣·台南市
台南是一個對“米”的用途比任何城市都要精深的城市,有很多以米為原料的食物,對我來說,位於頂點的,就是紅蟳米糕——不僅因為紅蟳(一種青蟹)食材的昂貴,製作起來也非常麻煩。
每逢過年,一家人就齊心合力做這道菜:我去後院幫忙搬柴火,放進阿嬤用了十幾年的紅磚古灶中;把阿成伯家的糯米洗淨,大鍋炒,加古法醬油、蝦米和米酒泡發的魷魚條;蒸籠鋪上用到泛黃的棉布,放進炒到半熟的糯米,往上鋪滿大伯從附近魚港買來的紅蟳,蒸它個幾小時。
不知為何,從小我就是糯米控,舉凡粽子、碗粿、米糕……我都能來好幾份。儘管長輩一直嘮叨糯米不易消化,但先炒後蒸的台南做法,糯米的香軟、醬油浸入米粒帶來的甘甜美麗,總讓我停不下來。
年夜飯上阿嬤的紅蟳米糕,不僅是我的心頭愛,更是凝聚家人的美味!
Arthurの一品鍋
座標:安徽· 宣城
記憶中對過年的印象,除了徹夜的爆竹聲和收紅包的快樂,最重要的,還是吃。
家鄉皖南的除夕年夜飯桌上,最不可少的,當數那熱氣騰騰、層次分明的一品鍋。小火慢燉,鍋內不斷沸騰,蛋餃、肉圓、火腿、雞鴨魚肉和應季的蘿蔔青菜,層層鋪開。更像是一鍋精緻的雜燴,在年終時,被一家人包圍著,給他們帶來豐富的年味和家的愜意溫馨。
志偉の肉皮凍
座標:上海
我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祖籍贛榆,一個江蘇和山東交界處的小地方。感覺上,家裡飲食習慣還是偏山東那邊,大概20年前的春節回過一次老家,記得糖葫蘆和煎餅,其他都沒什麼印象了。
每年團圓都是快二十號人一起吃飯。我們家有個菜只在春節做,就是肉皮凍,做起來特別麻煩,記得有一次我媽好像弄了一個晚上。需要去菜場買豬皮,切乾淨所有的脂肪,然後找出一個最大的鍋子燉上一整晚,豬皮化掉之後,加入肉糜、蒜末、蔥和蝦皮,自然冷卻後凝結切塊當盤蘸醬油吃。
大魚大肉不再稀有時,仍然重要的,是每道菜裡頭的時間和心思。
Danielの豬肉燉粉條
座標:江蘇·南京
我給大家說的這道過年菜,聽我媽說,是俺們東北上世紀七十年代過年必備的硬菜——豬肉燉粉條,比磚頭還硬!
據說每逢過年,我媽的父母(也就是我姥姥姥爺)的單位都會分豬肉、分魚肉、分粉條。於是乎,年三十那頓盛宴的主角兒就是豬肉燉粉條啦。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無法奢侈地做一頓純正的紅燒肉,那就只能用粉條和豬肉混在一起擴大份量。可就是這不得已的辦法,卻燒出了東北銀意想不到的味道!豬肉的油香沁入粉條中,粉條比肉還好吃。
滿滿一大鍋豬肉燉粉條,全家人可以敞開胸懷大吃一頓!那個香兒,那個味兒,在如今這個肉沒有肉味兒,年沒有年味兒,地溝油橫飛的年代卻能一直刻在記憶裡,抹不去忘不掉。
霈璿の芋泥
座標:福建·福州
每逢春節臨近,街頭巷尾賣年貨特產的小販紛紛出攤。我只要看到寫著“芋泥 xx元/個”的牌子,都會央求媽媽買一個芋泥解饞。
芋泥,常作為福州宴席上的壓軸甜點推出,檳榔芋蒸熟,去皮碾壓成泥,拌上豬油、白糖,上鍋蒸。起鍋時,撒上芝麻和各種果仁。圓圓的芋泥,狀似八寶飯,蒸熟之後軟糯可口。閩人嗜甜,這道香鬱甜潤、細膩可口的甜點,真是不要太受歡迎喔。
熱愛甜食如我,連吃三天都行,於是,和春節記憶一起留存的,還有我的蛀牙們:)
穗穗的返沙芋頭
座標:廣東·揭陽
作為一名潮汕人,年三十下午,媽媽就開始鬥志昂揚地準備年夜飯甜點——反沙芋頭。
豬油熱出香氣,切條的芋頭滑進去嘩啦一響,炸出一抹金黃,我便聞聲而來,眼巴巴圍著灶台打轉。熬一鍋糖漿,裹住芋頭後,我就被委以重任:舉著扇子往鍋裡扇風,好讓芋頭表面的糖漿迅速降溫,凝出白花花一層糖霜,這就是所謂“反沙”了。
由於我的存在,這道點心永遠無法完整堅持到年夜飯。糖霜輕柔似雪,芋頭粉糯如沙,急急夾一塊入口,不小心燙著舌頭,腦門立馬遭到一記暴擊:“叫你慢點吃,又不聽!”
如今年歲漸長,油炸和甜食再也不敢放肆亂吃。可每年除夕,仍會忘掉所有規矩,義無反顧變回那個嗜甜的小孩,坐在餐桌邊,鄭重等待著那盤熱騰騰,甜絲絲,免我於鄉愁的反沙芋頭。
喜北的全家福湯
座標:上海
平時吃太好了,其實對於年夜飯的期待,氛圍大過實際能吃到的東西。
如果要說最期待的一道菜,那一定是全家福湯,味道清淡宜人,吃多了紅燒油炸,來一碗暖胃清口的湯品正好。用料也很實在,肉皮蛋餃肉圓子,香菇白菜,粉絲,好一點再放點時令的筍,愛的就是裡面的蛋餃,自家做的最香,長得像金元寶,彩頭特別好,多吃幾個沾沾財氣~來年好運氣!
nora的如意菜
座標:江蘇·蘇州
我們家親戚少,過年不喜歡在飯店裡吃飯,一般在家里弄一些簡單的家常菜,再去熟菜店打包一些熏魚海蜇醬鴨糟雞之類的。
不管菜色怎麼變,一定保留的是如意菜。外婆說這個菜討口彩,吉祥如意。燒起來非常簡單,黃豆芽為主料,佐以豆干、香菇、金針菇、木耳等輔料,往油鍋裡一扔,扒拉兩下,撒點鹽和蔥就能出鍋了。
但是最近幾年因為在國外上學,過年都是和室友一起吃餃子……
小曼的餃子
座標:遼寧·撫順
離開家鄉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地方過年都不吃餃子的。在我們東北,餃子是過年必吃的食物,吃過年夜飯後,它是零點鐘聲敲響時的“接財神”。
親媽傳授,好吃的訣竅就在餡:肉餡和素餡分開各自調味,重點是調料與油的先後順序,一定要先放調味料,攪拌均勻以後再放油,這樣調味料可以完全進入到肉餡中,油還起到鎖住肉香味的作用。
我喜歡韭菜和白菜餡兒的:韭菜要和著雞蛋、蝦仁、豬肉,白菜直接配肉。韭菜寓意“長長久久”,而白菜象徵“百財”,年三十的餃子餡講究特別多。
覺得,自己家餃子就是比外面賣的好吃呢。
Judy的八寶飯和寧波湯糰
座標:上海
我這個人,一不消化糯米,二不愛吃甜食,簡直不配做江南姑娘。但每到過年,我對糯米甜食的抗拒,根本抵不過心裡那種對熱鬧年節氣氛的嚮往:在有儀式感的日子裡,多重口的東西都顯得稀鬆平常。
年初一二三早上,我家的必備專案是豬油八寶飯。跟爸媽搶食的場面總是很慘烈——大家都眼饞中間那一坨豆沙,卻沒人肯直接多蒸一個,因為多了吃不完,不搶沒意思。隔個幾天,等城隍廟人少些了,我會拉著我媽去綠波廊對面的寧波湯糰店,一碗八隻上來,個頭扎實,打碎混了油的黑芝麻餡兒湯糰格外誘人,是我唯一的摯愛。
想了想,說白了還是那個俗套的道理:很多時候,吃飯的意義不在食物本身。
尤其是在“過年”這種充滿了人情味和鄉愁的場景之下,那些你平常看著直皺眉頭的食物,天時地利人和齊備,再次吃時,心口也會泛起一陣溫柔。
美伢的八寶飯
座標:江西·南昌
年夜飯,雖說豐盛而甚至有些眼花繚亂,最期待的卻總是最後收尾,貌不驚人的八寶飯。暖暖甜甜,其實很像對於生活的期待。
媽媽家裡是江蘇人,我小時候外婆會親自做八寶飯,料也下得足:瓜子仁、紅棗、核桃、白果、蓮子、葡萄乾…蒸得透亮的糯米含著豬油香,赤豆餡有時也混些棗泥。熱騰騰上桌,立刻取下頂上的棗和核桃,放嘴裡嚼著,再挖開柔軟的糯米,掏一勺赤豆沙塞嘴裡,燙嘴也毫不在意。
年中外婆去世了,今年似乎也沒有那麼期待八寶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