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吃火鍋還會得火鍋病!
冬天裡,溫度一降,最開心的事就是和朋友一起搓頓火鍋啦!一大夥人圍著爐子聊天,那個暖!看看九宮格裡翻滾的紅湯,口水也要留出來了~
但是,你有沒有意識到,如果吃火鍋時忽略了一些細節,身體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比如說:病菌感染、痛風、牙齦腫痛、咽喉腫痛、口腔黏膜損傷、口瘡等。我們俗稱“火鍋病”。火鍋病都有哪些症狀,該怎麼預防呢?快聽小編來扒一扒!
“火鍋病”的症狀
1.火鍋溫度高、味道重,再加上牛肉、羊肉等食材偏溫,這種“燥上加燥”的吃法很容易導致上火,出現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常吃火鍋的人往往蔬菜水果吃得少,維生素C缺乏會使膠原蛋白的合成出現問題,造成牙齦、黏膜出血。
建議:避免選擇過辣、過油的鍋底,最好用清湯鍋底;點菜時深色蔬菜至少占一半,可以選白蘿蔔、蓮藕、冬瓜等性涼的菜,菠菜、油麥菜、茼蒿等深色綠葉菜多偏寒涼,有助提供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能預防上火;吃火鍋時,要等食物稍微涼一涼再吃,避免灼傷食道。
2.麻辣刺激、冷熱交替、食材不熟、脂肪過量、吃得太撐等易導致腸胃病。如果吃火鍋時喝大量冰啤酒和白酒,酒精會破壞胃表面的黏液保護層,並讓胃壁蛋白質受損,產生一種類似“燙傷”的效果,加重腸胃不適。
建議:在開始涮鍋時就放點土豆片、山藥片、紅薯片等,儘早吃點澱粉類食物,有利於保護腸胃;如果湯內有大量浮油,應先去掉大部分浮油再放蔬菜;吃火鍋時不吃任何冷飲和冷食,避免喝酒;涮菜時間要到位,特別是肉類、海鮮,一定要煮熟後再吃,避免寄生蟲感染;吃七八成飽就停下來,寧可剩下也不能傷自己的胃。
3. 海鮮、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再加上大量飲酒,容易造成尿酸在血液中沉積,引發痛風。另外,食材所含的嘌呤類物質在火鍋湯中也能夠充分溶解,過量飲用老湯也會造成嘌呤沉積,誘發或加重痛風。
建議:對痛風患者來說,吃火鍋時最好不選海鮮和動物內臟;少選菌類和菌湯鍋底,因為木耳、蘑菇等菌類中嘌呤含量較高;少吃辣椒、花椒、芥末等調味料,它們會誘發痛風發作;吃火鍋不能飲酒,酒精在體內代謝會產生乳酸,影響尿酸排出,飲料最好選擇蘇打水,它可以中和尿酸;不喝久煮的火鍋湯,也不要用其來煮面。
什麼樣的火鍋你不能吃?
川味火鍋:患有慢性咽炎、口腔炎、胃病、胃潰瘍、皮膚病、痔瘡、肛裂和經常性流鼻血、牙齦出血者以及屬於“熱體質”人群、孕婦等忌食。
海鮮火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患者,以及對海鮮過敏者忌食。
羊肉火鍋:“熱體質”者、素有痰火、感冒初期、急性扁桃體炎、鼻炎、咽炎、支氣管炎、肝臟疾病及瘡癤患者忌食。
菌類火鍋:對菌類敏感者、痛風、慢性胃炎患者忌食。
【涮鍋順序】
1.先吃點主食
在吃肉和蔬菜前,可以先吃一些澱粉類的食物,比如土豆、紅薯等。這樣既能控制食量,還可以保護腸胃。
2.三口蔬菜一口肉
很多人會覺得,吃火鍋不知不覺會吃太多,此時可以給自己一個限定,限制高脂肪食物的攝入,特別對於本身就血脂偏高的人來說,更要如此。
3.少吃火鍋湯
火鍋湯底由於放了各種食料,且加熱時間較長,湯中的嘌呤、亞硝酸鹽含量都很高,不適合飲用。特別是有痛風、關節炎、血尿酸高、高血壓等人群,儘量不要嘗試。如果要品嘗火鍋湯,最好喝頭湯,不要喝尾湯。
火鍋病雖小,可發作起來也是麻煩。說好的,寒冷的冬天,愛吃火鍋的寶寶要好好預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