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幼稚園寶寶的壓力這麼大!
“別盲目跟風早教”、“3歲前不宜上學”、“幼稚園階段不宜進行小學化教育培訓”……等,幼稚教育專家的小編類似的觀點文章說了不少,但還是引致不少親們的“批評”。希望孩子成龍成鳳,是中國父母的願望,小編深感理解。但是,從兒童心理成長的角度來說,童年強加灌輸知識、讓孩子過早進入應試教育的大軍,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1)幼稚園寶寶壓力大,半夜嚇醒問加減法
有一位寶寶上幼稚園的家長林女士表示,孩子上中班每天都有早讀,“老師會在早讀上查拼音和珠算,答不出來或答錯會被批評。”另一名家長郭女士說,上大班後作業增多,學的知識太多,“孩子睡前還會反復問數學和拼音,半夜被嚇醒還問我加法呢!”但仍然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不在幼稚園多學點兒怎麼上小學?”
(2)過早灌輸知識危害大
北京某小學的調查也表明,小學一年級的厭學率兩年內上升了7%。厭學者大都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而且往往採取灌輸式的方法。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之一。
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腦就像是一個大膽的剪裁師,只有被經常刺激的神經元和突觸存活下來,而不經常被刺激的神經元細胞所連接的突觸就會被修剪掉。如果孩子過早或單純地學習知識,孩子的可塑性就會大大降低,這也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湯瑪斯·蘇德霍夫所說的“不要把孩子訓練成機器,年輕的孩子有很多發展方向,不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那麼,從兒童成長的角度來說,6歲前的孩子最適合做什麼?
1、與其他小朋友接觸
學習跟同齡人、與其他大人比如老師等接觸、交往、應對小朋友間的衝突等,人是社會性動物,缺少了交往,會阻礙孩子的心靈擴展,經常只跟父母、親人待一起的孩子,他們往往更加膽小、害羞、不善言談;而且這種自閉的模式一旦形成,將會很難改變而影響一生的性格。
2、玩耍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玩耍是在打發時間,這其實是孩子智力成長的必須活動!孩子們通過對玩具的捏握、對玩具顏色的辨認、對玩具的拆卸組裝、對玩具的拖拉堆疊過程中,孩子們的聽覺、視覺、觸覺、感覺,手、眼、足、大腦同時協調進行,神經元和突觸得到充分的刺激,大腦會更加靈敏發達。父母可以跟寶寶一起堆積木,一起玩,促進感情。
這款積木是選取進口優質木材,天然無味,硬度好,無毒環保的水性漆,品質有保障,多種玩法,更豐富,堆積木可以教寶寶認識不同顏色,不同形狀,還有數位和字母的認知。
除了積木以外,疊疊樂也是一款能夠寓教於樂的玩具。
這款玩具能夠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而且在套圈圈的過程中還會播放英語歌曲,激發寶寶的語言天賦,整個玩具都是進口環保材質,安全放心。
3、接觸大自然
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導師,無論是一朵花、一棵樹、還是一座山、一條河,都能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想像力、創造力,誘導他們探索。國外曾有一項獨立的研究報告,揭示出孩子的童年與大自然接觸,將為他們帶來健康與益處之間的積極影響,包括降低孩子的壓力水準、對抗抑鬱、增加信心和自尊意識,以及提高學習成績、減少多動症。
4、歌唱 、聽音樂
父母跟孩子一起歌唱,不僅促進親子關係,對孩子們來說,既是愉悅的感受,同時也利於成長。音樂能刺激孩子大腦的發育,令他們的小腦袋變得更靈敏更協調,不但能鍛煉他們的記憶力和感受力、發展他們的空間感和時間感,而且對寶寶的語言、數理、邏輯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個小小的電子琴,能夠一起唱歌,跳舞。
色彩豐富的琴鍵,寶寶只要按下,舞臺上的小動物就會一起跳舞,寶寶也可以一起跳,神奇的卡拉話筒,寶寶可以放聲歌唱,說不定還能成為超級巨星,還有四種樂器演奏模式,還可以混在一起演奏。
5、講讀故事
英國兒童文學家達頓說:“兒童讀物是為了給兒童獲得內心的快樂而推出的印刷品。”童話對生活幻想性的反映,開啟兒童的思想、發展想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3歲後,適當引導孩子講故事,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說話能力,培養開朗的性格,還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敞開心扉,增進和其他人的交流。
這款雜誌內容豐富,包含了文學類故事類,科學知識類,智力遊戲類,還有繪本版,寶寶可以念給父母聽,增進感情。
6、發掘孩子的興趣點
興趣愛好,往往伴隨著執著,所以有了興趣,才能持續做下去。而發現興趣點,是孩子人生最大的財富。 父母要做的是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確保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嘗試各種事情,發展自己的興趣,如果父母將他的日程表排滿,他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能力,探索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無疑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悲劇和可惜。
本文來源於:幼兒說。凡本號有注明來源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的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相關版權問題,請聯繫茉莉媽媽旺旺號:優兒店youe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