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當你的孩子哭鬧時,父母不要說這幾句話

前幾天在超市碰見一個“奇葩奶爸”,說他奇葩,是因為他對待孩子的方式簡直算得上是育兒界的一股泥石流。

超市人多,孩子三歲不到的樣子,最開始被奶爸抱著安靜地逛超市,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發脾氣。

一般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會圍過來打圓場:“真是的,孩子想要什麼你給他就是了,幹嘛讓他一直哭啊,這麼小會哭壞的。”

可這位奶爸的反應真讓我哭笑不得。寶寶癟起嘴開始哼唧哼唧時,奶爸一臉風輕雲淡,就跟啥事都沒發生一樣。

等寶寶徹底放開嗓子,附近的好事大媽們紛紛側身觀看,本以為這時奶爸會出於面子滿足寶寶的要求。誰知奶爸笑著對寶寶說:“哭啦?聲音這麼小誰聽的見?中午沒吃飽啊,繼續!”

寶寶果然繼續加大音量嚎啕起來,這下就有大媽湊過來發表意見了:“哪有這樣帶孩子的?真是的。”

寶寶似乎知道有人幫腔,哭泣的聲音小了下來。奶爸白了一眼大媽轉過頭來對寶寶說:“這就哭累了啊,繼續啊,再大聲點!”

這個時候更多的大媽開始圍過來指責奶爸:“唉,你這人怎麼這樣,這孩子是不是你親生的啊?”

迫于大媽們的淫威,奶爸不得不繳械投降。但我分明看到奶爸一臉的無語。

宣導科學育兒的現在,怕孩子哭仍然是科學育兒順利發展的一大阻礙。

2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哭的時候,長輩們想法設法阻止寶寶哭泣的場景。

“寶寶乖啊,不哭不哭,爺爺給你買糖吃。”

“別哭別哭,你要什麼姥姥都給你。”

“都怪那張椅子把我們家小小磕到了,不哭不哭啊,奶奶替你打死它!”

久而久之,寶寶就學會了用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甚至退化到本可以說出的想法動輒用哭來表達。

哭本該是不會說話的寶寶跟這個世界交流的視窗,本該是會說話寶寶情感宣洩的表現,什麼時候竟成為寶寶們挑食、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的罪魁禍首?

是長輩們為阻止孩子哭泣使用的溺愛方式,才讓孩子錯誤地把哭視為能威脅大人的武器呀!

怕孩子哭,就應該讓孩子變得蠻不講理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別

用你們的溺愛,給孩子錯誤地示範哭的用法了!

3

朋友的寶寶六歲,一到三歲是外婆帶大的,三到六歲朋友自己帶。

六歲的寶寶已經熟練掌握姥姥的軟肋,在姥姥家吃飯要喂,衣服要姥姥幫忙穿,上廁所還要姥姥幫著脫褲子擦屁股。一旦姥姥讓她自己做,她就放大招:哭,一哭姥姥准滿足她的任何要求,這孩子已經把姥姥吃得透透的。

朋友在家都不敢吼孩子,稍微凶一點,姥姥准會把孩子護在懷裡說:“吼她做什麼呀,這麼小知道什麼呀。”

每一次回完娘家自己帶寶寶的時候,朋友都很頭疼,在家明明教的好好的,只要一回姥姥家,立馬就打回原形。

寶寶六歲了,不但不懂得心疼父母,竟然還學會了打小報告,去親戚家串門經常當眾大哭大鬧,朋友面對被寵壞的孩子真的是束手無策。

怕孩子哭,不應成為老人的軟肋,不應成為孩子壞習慣養成的溫床,更不應成為育兒道路上兩代人觀念衝突的矛盾點。

愛孩子沒錯,但溺愛,卻是最可怕的傷害。

4

孩子哭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寶媽寶爸不必要太害怕,可孩子一直哭也不是個辦法,這個時候當然需要我們寶媽寶爸用點技巧啦。

技巧一:注意力轉移法

寶寶要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些東西不能給小朋友玩),眼前又沒有其他新鮮的東西玩時,開始哭泣不止。

媽媽們不妨這樣做

首先堅定的告訴寶寶,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並不會因為她的哭鬧而妥協。然後媽媽可以找一些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製造一些聲音,然後裝作很驚訝的樣子說:“寶寶,你聽,什麼聲音?”

把寶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以後,再製造一些聲音:“哎呀,寶寶你看,原來是這個東西發出的聲音呢。我們一起來玩好不好?”然後鼓勵寶寶試一試新玩具。注意,玩具發出的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能是很奇怪的聲音,不然會嚇到寶寶,加劇寶寶的哭泣。更不能對寶寶說“不許哭,不能哭,你不聽話”等。

技巧二:鼓勵加讚賞

摔倒了,或者被逼做不願意做的事而開始哭泣。

媽媽們不妨這樣做

摔倒了哭泣,媽媽要先安慰寶寶:“媽媽知道寶寶摔疼了,但寶寶是個勇敢的孩子,可以自己站起來。”等他站起來再給予鼓勵“寶寶真的好棒呢!”

被逼做不願意做的事而哭。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再逼寶寶。媽媽不妨把孩子交給他親近的其他人抱一會兒。等他冷靜下來,先向他道歉,再詢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做這件事。然後告訴他,下次不願意的時候,不要哭,要說出來,哭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

同時把做這件事的好處講給他聽,親身示範或者讓其他小朋友做個示範,讓他確定做這件事不會受傷,再鼓勵他去嘗試,當他跨出第一步的時候,一定要表揚。

哭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技能,這個技能應該方便不會說話的寶寶更好地被照顧,應該方便孩子宣洩感情,卻並不應該成為壞習慣養成的溫床和要脅取鬧的手段。不要怕孩子哭,我們愛孩子,就要愛的理智,愛的恰當,愛的有分寸。不僅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還要讓他學會負責任地愛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