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遭遇“蠢萌捉迷藏”階段,如何配合
你的孩子玩捉迷藏時是否經常蒙住頭露出腳或手甚至是半截身子?你知道孩子為啥會做出這樣的逗比行為,背後的真相你知道嗎?你一般是如何應對孩子這樣的蠢萌捉迷藏的?
記得有次到朋友家玩,晚飯後朋友的女兒小紅裙(昵稱)玩抓迷藏。
小女孩趴床上,毛巾蓋頭,露出小腳丫讓人找,稚嫩的聲音嚷嚷:“你們找不到我,找不到我,趕緊來找我呀……”(看下圖)
我們都笑,朋友掀開毛巾說找到了,小女孩茫然問:“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裡的?”
孩子的爸爸緊接著說了一句讓人愕然的話:“這孩子總是這麼蠢,我過幾天帶她去測智商……”
這……我不由得同情起朋友來。
記得兒子3歲時也經常跟我玩捉迷藏,他有時會直接在我面前“咚咚咚”躲進櫃子裡激動地喊我找他,有時會把頭埋進枕頭裡露出大半截身子,還有時拿著玩具熊擋在身前露出自己的手臂和腿……他每次玩得很投入很認真,並且總是帶著小激動,因為他覺得自己藏的地方太絕了,媽媽一定找不到。而我總會裝作根本找不到一樣,屋子裡轉了一圈向他求饒:“我輸了,你藏得太好了,我都要找暈了。”這時兒子總會跳出來吃吃地笑,非常有成就感。
其實,這是6歲內所有孩子躲貓貓即捉迷藏的“特色”,在玩捉迷藏時,只要他們擋住自己的眼睛,他們以為自己看不見別人,別人也會像自己一樣看不見自己。這有點像鴕鳥,據說鴕鳥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草堆裡,以為自己眼睛看不見就是安全(有人說這是對鴕鳥的誤解)。那麼孩子玩躲貓貓捉迷藏也是這種心態嗎?
經典的三山實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他用塑膠模型擺了三座不同大小、外形迥異的山丘,分別在三座山的四個面確認了A、B、C、D4個位置(看下圖)。他讓一些孩子站在A位置,B、C、D三個位置放了玩偶,並從各個方位都拍了照片。他首先讓孩子找出自己所處的方位,讓他意外的是,6歲內的孩子們都能正確找出對應的相片,但當讓他們找出玩偶所處方位的照片時,他們選擇了顯示自己方位的照片。而6歲後的孩子卻很少會這樣。
皮亞傑從而得出這樣的結論:
6歲內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缺乏觀點採納能力。他們以為自己看到的跟人看到的是一樣的,自己看不見的別人也會看不見。所以才會出現孩子捉迷藏擋住眼睛露出身體部位以為別人看不見的蠢萌現象。如果你把孩子這種現象歸結為孩子智商不高或者愚蠢的看法,那是因為你對孩子的成長瞭解不夠。
為什麼孩子在捉迷藏的時候經常喜歡躲在同一個地方?
皮蛋媽媽說,她最近觀察到孩子一個奇怪的現象:皮蛋有時候藏在客廳的木門後面,第一次被找到後,他第二次還會藏到客廳的木門後面即同一扇門的位置。
她納悶了,他的藏身之所已經暴露了,他不知道被人找尋時第一時間會想到這個地方嗎?還是“三山實驗”心理作祟,這也是孩子心智未夠成熟的可愛現象。所以人家說生了孩子滿屋子樂趣呢,這也是孩子天生的一種“求生本能”,他們經常在逗樂爸媽,為的就是得到更多的憐愛,給爸媽帶來娛樂,從而讓自己得到爸媽更多耐心的對待、關注和愛。
如何才是正確的對待孩子蠢萌的捉迷藏方式?
不嘲諷、不羞辱、不強迫糾正。有些無趣的父母會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孩子他們藏得不夠好,實際上只是力圖讓孩子接受自己很愚蠢的事實,孩子不僅會玩得無趣,還會無所適從,因為從他們的認知上,他們不理解為什麼爸媽會這樣說。你對他們觀念的強加灌輸,只會掠奪他們的樂趣,還會打擊他們的自尊,從而會讓孩子變得畏手畏腳,快樂也無從談起。所以,當你的孩子經歷蠢萌的捉迷藏階段,你大可全身心投入,學會從孩子的視角觀察,體驗孩子的小興奮和樂趣,以觀察者和理解者的心態陪伴孩子成長。
除了視角,這年齡段的孩子還常常表現出觀點的“固執”
比如孩子臉上腫了一個包,大人說看外形應該是被蚊子叮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蟲子咬的,並且不打算改變自己的看法;
玩一輛紫色的汽車,孩子說那是粉紅色(色彩認知錯誤),媽媽糾正他說是紫色,孩子堅持認為是粉紅色;
孩子早上剃了頭,媽媽下午偶然提起孩子早上剃頭的事情,孩子堅持說是昨晚剃的(時間觀念混淆不清);
幼稚園老師讓小朋友穿藍色鞋子,後來老師臨時在微信告訴媽媽改了穿白色,當媽媽給孩子穿白色的鞋子時會遭到小朋友反抗,他堅持說老師只讓穿藍色的……
你的孩子也有這種現象嗎?當然還暫時不能看出孩子這種固執是否是性格上的,暫時只是年齡階段導致的特點。但如果你給孩子貼上“固執”的標籤,說不定孩子就如你所願地真的變得固執了。因為孩子這種階段性的“固執”沒有外力的干擾會漸漸消失,隨著心智的成長,他們的想法和做法也會越來越接近現實和客觀。
所以,當孩子遭遇這個“蠢萌捉迷藏”階段,你該知道如何配合了啵?
本文來源於:幼兒說。凡本號有注明來源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地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相關版權問題,請聯繫茉莉媽媽旺旺號:優兒店youe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