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四川人喜歡吃的粉條,其實是這樣做出來的!!

“老闆兒,冒碗粉兒”。

踏進成都街頭的串串小店,總有人這樣說。包裹著紅油辣椒的粉,熱氣騰騰端上來,拌勻作料,“吱溜”入口,柔順,細滑,有嚼勁,回味悠長。這裡說的粉就是粉條,有粗有細,通常用紅薯製成,是川人喜愛的食物。 時隔兩年,我對在李小良家吃到的那一碗粉,念念不忘。最近有幸看到小良做粉的全過程,再吃到那一碗經過十幾道工序做成的紅薯粉條時,又有不一樣的滋味。 如果不是親身體會,我不知道做粉有這麼麻煩和辛苦。 李小良從地窖裡揀出紅薯裝滿筐,肩挑往百米開外的水庫邊走去,中途歇了一次,他喘著粗氣,面紅耳赤。這幾天他突發感冒,步伐有點輕飄。

紅薯第一次清洗,先用木具淘洗,再仔細刷去表皮上的泥巴。

第二次清洗前,削去紅薯沒有清理到的泥土或爛的部分,再用井水洗一次。

紅薯打成粉,加水,過濾。這個步驟讓我想起濾豆漿,兩人配合,一添,一濾。 濾出纖維部分,紅薯的粉質都在水裡,再經過一晚上靜置,就可以分離出澱粉。等到澱粉曬乾,小良拿到鎮上加工粉條的地方,做粉條。

“一開始,粉條師傅不相信能做出無添加的紅薯粉條”,小良說,“在我們這裡做粉條,都要加明礬,因為紅薯澱粉比重大,不加明礬,澱粉沉澱後,易造成粉條機故障。” 小良再三保證下,粉條師傅同意幫忙加工,他要求小良用木棍不停攪拌紅薯澱粉水。就這樣一邊攪拌,一邊加料,粉條順利地從機器裡出來,成了。 紅薯粉條也分粗細,小良做的是粗一點的,當地人叫“扁粉”,適合火鍋燙煮。

把粉條泡在熱水裡,搓揉開來。

分開每一根粉條,晾曬。

半月過後,粉條幹透,就可以到碗裡來了。

內容轉載自:四川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