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馬拉松為何這麼火? 學者:跑馬熱源於精神缺失

2016年底,福州舉辦了該年度最後一場由中國田協認證的國際馬拉松比賽,幾天後,2017年初,廈門也舉辦了新年第一場國際馬拉松比賽。

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田徑協會註冊備案的馬拉松賽事僅51場,到2016年則達到了328場,預計,2017年將超過500場。

馬拉松為什麼這麼火?人民網在新年伊始,聯合舉辦線下沙龍,邀請到了馬拉松參賽者、賽事組織方、學者、媒體人等一群“愛馬”人士聚集沙龍,分享了他們的“馬拉松故事”。

魏為燚是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跑馬者”,體重曾達到95公斤,還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因為跑步,他減重至少15公斤,也改善了體質。說起跑步緣由,除了從身體健康方面考慮,還在於他對家庭的責任和擔當。魏為燚說,“岳父去世後,家裡一直蔓延著一種低沉的氣息。”一天早上,女兒醒來忽然對他說:“爸爸,我希望等我長大的時候你還能夠活很久。”於是,在搜索瞭解了各類關於跑步的資料後,魏為燚在2015年4月初開始了跑步實踐,隨後參加了大連半程馬拉松、福州全程馬拉松。魏為燚說,一場自由的奔跑就好比讀了一本好書,讓他感到身心愉悅。

13歲出車禍致殘的李棋,如今是福建“彩虹築夢”輪椅跑團主席。他從運動中汲取正能量,從輪椅籃球運動員變身“跑馬者”,在2016年底舉辦的福州國際馬拉松比賽中,他還坐在輪椅上,參加了全程馬拉松;24歲本命年,福建師範大學英語口譯專業“90後”研究生馮霞把“跑馬”當成自己告別陰影的儀式;工作室牆上的48塊獎牌,是創意理髮店老闆賴金傑的“跑馬”得意之作;12年前,鄉村教師林洪圖因為“跑馬”,第一次去了廈門……

“‘跑馬’熱潮在物理意義和精神意義上,可能是一種的過剩,但其背後實際上是一種空缺。”新銳學者曾念長博士認為,“跑馬”是一種消耗性☆禁☆行☆禁☆為而非消費性☆禁☆行☆禁☆為。消耗性☆禁☆行☆禁☆為不計較後面是否能產生更多的東西,消費則是為了擴大再生產。他打了一個比方:一個農民見到你跑步,會認為你非常浪費能量,因為對農民來說,把跑步的能量拿來犁田,可以產出很多東西來。

“脂肪過多導致的肥胖是物理意義過剩的一種表現,精神意義的過剩則表現為你覺得沒有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可做,只好選擇跑步。”曾念長說,“表面是一種相對過剩,其實是一種缺失。”實際上,可能是因為某種社會環境,比如職業的方向使人變得單一,把你壓縮得好像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了,致使你產生一種精神上的失落。然後,你通過跑步這樣的行為去追求一個更加豐富的心靈來填補你。

參加本次沙龍的“愛馬”人士結合各自經歷對“跑馬熱潮”展開深度探討,沙龍全程互動交流熱烈,現場氣氛活躍,也為福建乃至全國性的“跑馬”熱潮增添了注腳。

來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