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你溺愛孩子嗎?這10條你中了幾個?

“如果我有了孩子,一定不讓他走我的老路”,“孩子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受苦……”於是,很多家長教育孩子不從實際出發,總是帶著莫名其妙的補償心理,影響了孩子的發展。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指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求得到補償,很多人在成年之後,會對自己小時候最匱乏的東西產生貪欲,或者將其過分給予孩子。於是,就產生了家長溺愛孩子或者強迫孩子的現象。

【家長對孩子的補償心理包括3種類型】

01 家長補償自己童年的不足:一般是自己小時候父母管教特別嚴,或者家裡特別窮,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後就走入另一個極端。

02 家長補償陪伴孩子時間不足: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不能經常陪伴孩子,所以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

03 家長補償孩子的不幸遭遇:這些家長或者已經離婚,或者孩子身有殘疾,家長對孩子有一種歉疚,總覺得對不起孩子,從而溺愛孩子。

因為心理補償造成的誤區,我們周圍比比皆是

【以下10種溺愛的形式比較典型】

仔細看看,並自我檢討下有沒犯以下的的溺愛症?

 Top1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獨生”,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送禮物……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Top2 過分注意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過年過節,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

家裡人都要圍著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Top3 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媽咪要經常補充育兒知識,關注更好的育兒方法 ↓↓↓

*推薦:《媽咪寶貝》雜誌 為媽媽們介紹豐富的育兒經驗,有專家團隊做指導,還有達人媽媽的有趣分享,推薦給各位麻麻~

Top4 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遊遊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Top5 祈求央告

例如邊哄邊求孩子吃飯睡覺,答應給孩子講3個故事才把飯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讓寶貝更加有規矩,這樣他在社會上才會少吃虧!推薦這款工具書,幫助媽媽跟寶貝更好的溝通,讓寶貝更加守規矩、懂事 ↓↓↓

 Top6 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東西’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了。”

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這決不是聳人聽聞。

Top7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後往往自己不聲不響爬起來繼續玩。

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為TA讀教知識的睡前繪本,好的習慣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培養,寶貝也更加容易接受 ↓↓↓

 Top8 剝奪獨立

在背上走;含在嘴裡怕融化,吐出來怕飛走。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還往往成為“把門虎”,在家裡橫行霸道,到外面膽小如鼠,造成嚴重性格缺陷。

 Top9 害怕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脅父母。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

 Top10 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

家長庇護得了孩子一時,庇護不了孩子一世。

【如何才能做到不嬌慣不溺愛孩子?】

總結以下幾點,

希望孩子們都不會被嬌慣著長大

【01 學會堅持】

其實,讓孩子吃苦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點一滴,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讓步,這都是必要的。比如,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當孩子跳繩跳到最後筋疲力盡的時刻。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實際上,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02 這些話,請不要說】

“打桌子,誰叫它弄疼我們寶寶的!”,“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沒事,拿一個吃嘍!”

【03 孩子要自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後的成功打下基礎。

日本的孩子從小家長就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所以日本孩子出外自己背包,再重也要自己背,如要別人來幫忙,那是別人看不起的。有的男孩從小就洗冷浴,一年四季洗冷水,來鍛煉自己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在教育觀念上,日本也從小灌輸孩子,自己國家資源稀薄,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從3歲起就訓練他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即使穿的慢,家長在旁邊慢慢等就好。為寶貝推薦這款小衛衣,萌萌的立體卡通造型,十分可愛 ↓↓↓

【04 苦,就讓他吃吧】

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你提東西。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假日裡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髒是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超支了只能挨餓。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他們懂得奉獻的快樂;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來源:唯兒諾兒科 ,本文已獲得授權

凡本號注明“來源:XXX(非本號),本文已獲得授權”的所有作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我方已獲原作者授權,有權轉載使用的其作品,請勿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反上述聲明者,原作者方有權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有關版權及相關問題請聯繫旺旺:媽咪優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