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Sonos“萬元無線影院”到底值不值

售價不要太高、組裝不要太麻煩、佈線不要太繁瑣、聲音不要太難聽

這四個“不要”,說出了普通消費級使用者在購置“家用音響組”時的心聲。

他們目的很簡單,可能就是為了在家好好看看電影、打打遊戲時能夠有好點的聲音體驗。面對房子已經固定、不能做大裝修改動的他們,如果要為了一套家庭音響的佈線問題重新來一次大的“挖坑工程”,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但基於一般人的認知,如果全部轉成藍牙的話,也會出現技術問題。基於資料頻寬等問題,大部分設備還是未能實現藍牙的無損音樂傳輸。在 LDAC 這一類編碼或技術未完全普及的狀態下,只用藍牙還不算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要是沒有藍牙和線材,我們就真的不能設置家用音箱系統了麼?

非也,其實用智慧設備 + Wi-Fi + app,就能讓一套無線音響組立成一套 5.1 環繞系統。主打智慧、無線、家居這三大要素的美國音訊品牌 SONOS 想做的這樣的一類產品,而他們在前一段時間推出“客廳影院”系統,就這個概念的產物。

數周前,愛范兒收到了 SONOS 的這一套客廳影院組合。經過了 504 小時的體驗後,愛范兒告訴你,這套“萬元音箱”到底還是不是停留在“聽個響”的階段,它到底值不值得買。

一如既往的簡約外觀,“性冷淡”設計愛好者的恩物

Sonos 這套“客廳影院”,並不是一個全新的產品系列組成的一個音箱系統。

它主要是用他們的 app,通過 Wi-Fi 將之前推出的 PLAY:1、PLAY:3、PLAY:5 以電視用的音訊組合 PLAYBAR 和 SUB 連接到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 5.1 環繞音箱系統。

所以在這個系統裡面,都是 Sonos 旗下那些熟悉的面孔。

之前,愛范兒已經詳細地測評過 PLAY:1,這個小圓筒採用的是十分簡單的設計,表面除了 Sonos 的標誌和“電源鍵、音量控制”三大按鈕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東西。配上純白配色,要融入走簡約風、“性冷淡”風室內設計的家庭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對比小圓筒 PLAY:1,PLAY:3 和 PLAY:5 的造型會更加傳統,在機身、腔體的設計上會和市面上大部分“一體化”的藍牙音箱更加接近。

不像其他家用的藍牙音箱,PLAY:3 和 PLAY:5 很少會作為一個獨立移動的單元使用(在這種狀態下,PLAY:5 會比 PLAY:3 稍微多一些),所以他們的機身會稍微的大一些和重一些。

畢竟,為聲學結構多留一些空間這也是和合理的,但面對 PLAY:5 和 PLAY:3 這個重量和連接方式,大家都是少移動為妙。

至於 PLAYBAR ,外觀上沒有太大的特點。對比市面上大部分平躺著的 SoundBar,Sonos 的 PLAYBAR 的設計則能夠相容豎直、平躺兩種放置方式。

為了配合絕大部分電視產品,PLAYBAR 採用“黑色機身 + 灰色頂欄”的設計,背部做出了凹槽,以便於隱藏接線口。外觀給人的感覺,還是一種平凡、沉穩的感覺,雖然不驚豔,但還算是比較耐看的那種。

而低音單元 SUB 的設計,以上數款產品中最具新意的。

機身採用類似鋼琴烤漆的亮面設計,音箱的導聲孔設置機身中間,而兩側則是 SUB 的發聲單元。Sonos 原本就打算將 SUB 設置成一款放在地上用的音箱,所以它的機身底部會有一定的緩和裝置,放在地上也不用怕底板和它造成磨損。

這也設計出來的 SUB 的確很具備時代感,但是那個亮面機身還是不耐髒的,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指紋收集器。所以各位在搬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可以的話還是儘量少移動吧。

從外觀上說,Sonos 這套“客廳影院”系統的外觀其實還算可以。雖然沒有讓你“一見傾心”的驚豔,但走簡約路線的他們很容易就能夠融入各種室內設計當中。

無線設計的確沒有傳統的複雜,但絕對不會如你想像中簡單

作為一個互聯網音箱品牌,Sonos 的音箱都是通過 Wi-Fi 網路來連接的。

除了 PLAYBAR 以外,全體機身的背部只有一個電源介面和一個網線介面。該系統中,使用者只需要在主設備中接入網線,其他設備就能夠通過 Wi-Fi 網路來連接,從而組成一個音響系統。在接線的難度、佈線的複雜程度上,Sonos 這個系列的確會比傳統音箱要來得簡單好多。

這個優勢還體驗在後續擴展上。如果用戶在後期再買入新的音箱的話,只需要在 app 中添加相應的設備,讓它融入到這個系統中即可。在未來,用戶如果要組建 7.1 或者是 7.1.2 環繞的系統,只需要再額外購置多一個或兩個音箱單元,用 app 相連即可。

當然,這需要 Sonos 應用支援才能夠實現。目前,Sonos 的 app 和音箱產品只支援到 5.1 環繞聲,要支持 7.1 的話,還需要時間的等待。

從方法層面上看 Sonos 客廳影院,它的確會比傳統的家用有線音箱方便不少。但操作起來是不是也同樣簡單,用了接近一個小時來將它組裝起來的愛范兒告訴你,並不是。

這裡說 Sonos 客廳影院的組裝與連接“不簡單”,並不是說它很難操作,只是它們的操作太繁瑣而已。

操作上,它還算簡單易懂的。當用戶連接音箱時,Sonos 的 app 會有詳細介紹。即便不看說明書,也能夠完成全部操作。

但是,這個操作很繁瑣。看過愛范兒視頻直播的使用者都知道,這套客廳影院系統安裝時,耗費的最多時間的是等待和檢索。

Sonos app 在連接時用較長的時間來檢測設備,如果網路環境不好的話,耗費的時間會更多。

同時,檢索完成後還要經歷下載新固件、安裝、重啟、二次檢索、連接等多個步驟,這裡耗費的時間會比你開箱、組裝的時間長不少。

這裡,希望 Sonos 能對自己的 app 有進一步的組裝優化。一個主打無線體驗的家庭影院音箱系統,為的就是要簡單,讓更多厭倦麻煩的人體驗到更好的音樂。如果能將安裝步驟化簡,相信,這套系統會有更好的體驗。

距離真正的好聽與均衡,它們還欠了一些火候

當然,Sonos app 也支援本地音樂的播放。在手機與系統連接之後,音訊能夠通過 Wi-Fi 傳輸到音箱中播放。在這個情況下,Wi-Fi 的傳輸品質會比普通的藍牙要好上不少,在聲音的品質上也會有提升。

那麼,接下來就是試聽時間。(具體的音源資訊,會在圖片下方標明,本次測試的組合為:PLAYBAR、SUB 和兩個 PLAY:3)

蔡琴:被遺忘的時光(雲音樂無損)

Yu-Yu:星屑の砂時計(雲音樂無損)

人聲測試上,愛范兒這次選來了兩種風格的女聲進行試聽,以對應兩種不同的感覺。

蔡琴這一曲《被遺忘的時光》也算是試聽的經典,開頭部分那段清唱,Sonos 也能夠很好地還原,人聲的通透性也有足夠的表現。這裡的女聲不算太過突出,但還是能夠聽到細節的。

而走 ACG 日系風格的 Yu-Yu,整首歌都是在一個背景音樂較小的狀態下完成的,所以人聲原本就會突出。而根據日系音樂的風格,這首歌的高頻會較為突出,人聲在這個狀態的影響下會帶有一定的乾澀感。但是,Sonos 的低頻環境渲染得較為出色,整個過渡會稍稍有點圓潤,人聲聽起來會比較飽滿,不會出現乾澀感。

但是,如果要談人聲的定位感的話,SONOS 這套組合會稍微有些欠缺,有點模糊。同時,當你在房間這些空間較小的地方聽的時候,“人聲前置”的現象會比較明顯。

John Alexander:Giant Step(Free Jazz)

試聽部分的最後一個環節,用的是較為綜合的純音樂。

Sonos 客廳影院在播放 Giant Step 這一類 Free Jazz 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還原那種聲音的鬆散感。開頭那段較為輕鬆的音樂,Sonos 的表現還算可以的,只是在鋼琴或像 Hi-Hat(踩鑔)這一類樂器的延展上略微有些不足。

到了中段,音樂中會出現一些敲擊低頻。SUB 音箱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尚可,敲擊低頻會有一定的彈性,也能讓人感覺到一定的衝擊力。整體的低頻下潛量,對於筆者這個日系音箱愛好者來說還算足夠的,整體不會太過“轟耳”。

音樂尾段基本上是各種樂器的混合,表現的是 Free Jazz 應有的隨意。這個部分就暴露了 Sonos 這套系統的弱點:音訊的解析力、分離度不足。到了尾段,聲音基本上會混到了一起,有時候還很難分開,給人一種缺乏條理的模糊感。

6thMob Unicorn GUNDAM (兩首均為本地的 Apple Lossless)

既然這首 Giant Step 是這樣,那澤野弘之的這首重新編曲的“Unicorn GUNDAM”就更不用說了。

分離度上不來,聲音有種粘稠感。原有的“空氣感”並不能隨著機身的聲場表現擴開,整首歌給人一種“糊”的感覺。以後想聽這首歌的話,用耳機或許會比這套系統更加有效。

總的來說,Sonos 在聲音這個部分算是做出了自己的風格了。

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的他們,卻長出一副“不那麼美國腔”的聲線。均衡的表現,有定量的低頻下潛作為聽感的保證,能夠適應目前家庭影院的大部分需求,也能夠確保電影、遊戲所需要的震撼感。站在這一點上,Sonos 這個聲音還是值得去聽的。

但是,它與真正的均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能在分離度、解析力上再稍微提高一點,那這套系統則更具價值。

Sonos 想賣的,更多的是一種“未來的生活方式”

經過本次體驗,愛范兒發現,Sonos 想做的其實不只是停留在“音箱”這個層面。它們在 app、無線連接、智慧化等功能體驗上的考慮,也是很多的。

例如,Sonos 在 app 中加入智慧鬧鐘的模式。它除了提供固定曲目作為固定鈴聲、設置固定時間這些常見功能之外,還能實現“按照房間分組”。這對於渴望鬧鐘鈴聲多樣性、設計簡單化的人來說,這是會是一個好不錯的體驗。

另外,Sonos 也有意將他們產品功能擴大。在未來,這套“客廳影院”或者會像亞馬遜的 Echo 一樣,成為一個家庭只能服務的中心。屆時,音箱只不過是一個服務的載體而已。通過聲音的傳播,用手機來提供相應的視像,這會讓 Sonos 能做的變得更多,更加貼近未來生活。

作為一套定價在 20000 元左右的音箱系統,如果只談音訊的話,Sonos 的定位還是有點尷尬的。缺少了線材這個有說服力的賣點和驚豔全場的聲音,這賣 20000 塊的系統是很難用“性價比”去打動發燒級用戶的。

同時礙於這 20000 元的定價,普通用戶也很難去接受,很難對其產生購買欲。

所以,Sonos 要走的就肯定是智慧化,主打未來生活方式這條路。通過語音控制和音箱系統相結合,為使用者提供一套全方位的智慧家居服務方案,比起只談 Wi-Fi 下的流媒體音質聽感,來得更有成效。

這就正如愛范兒在評論 Sonos PLAY:1 時提到的:

SONOS 正是雲音樂時代應運而生的產物,它不僅僅是一個硬體,而是流媒體音樂服務與傳統音響的結合。

在未來,與它結合的,將可能是智慧家居的理念和人工智慧語音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