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跟蹤技術未來可期 蘋果是否應該考慮下
不少消息都提到蘋果將會在下一代的 iPhone 上使用全新的生物識別技術,而面部識別近期一直都被不少分析師提及,當然,蘋果最近又收購了一家相關的企業,到目前為止蘋果公司已經收購了多家面部識別公司,不過現在,我們或許可以暫時將面部識別放到一邊,先討論一下眼球跟蹤的潛力如何?
而一些技術人員也提到,眼球跟蹤感測器為我們提供了兩個好處,首先,它使設備知道使用者在任何時間點感興趣的內容,第二,它提供了一個額外的方式,讓使用者與內容進行交互,而不需要借助其他任何的東西,這意味著它增加了使用者和設備之間的緊密的聯繫。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眼球追蹤技術最熱門的載體是手機。蘋果的競爭對手三星和LG其實都已經在使用相關的技術,而且該技術還可以在筆記型電腦或者顯示器上發揮自己的左右,成為一種標準的功能,所以說,如果蘋果要為自己的設備配置類似的技術也是合情合理。
相關人士也提到,在過去一年時間裡,眼球跟蹤技術作為一個有前景的技術,正被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同時也開始漸漸出現在一些商業產品上。
大家都知道蘋果對於 AR/VR 領域非常感興趣,而且不少人都認為 AR/VR 會成為蘋果下一個大事件,而 VR 設備與眼球跟蹤感測器簡直就是一對“絕配”。不少 VR 公司都在眼球跟蹤傳感技術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且,眼球跟蹤技術也被視為對 VR 技術一個很好的補充。
VR 設備會讓我們感受到極佳的沉浸式體驗,所以說,VR 設備需要讓我們真正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眼球跟蹤技術對於移動渲染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技術,專家提到,眼球跟蹤技術將是下一代 VR 設備的關鍵部分,而對於現在依然還沒有投身到 VR 領域的蘋果來說,他們會不會好好利用眼球跟蹤技術呢?
眼球跟蹤技術對於推動遊戲方面同樣也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幾十年來,我們使用遊戲手柄,操縱杆,鍵盤,滑鼠和其他外設,使 PC 和視頻遊戲機瞭解我們正在“看著”的地方。但是在未來,或許使用眼動跟蹤,您的電腦已經知道您正在查看什麼,並可以做出相應的反應。在蘋果的 Mac 電腦上裝配眼球跟蹤感測器?為什麼不呢?
同時,使用眼球跟蹤技術,我們可以創建一個更簡潔好看和更不容易被入侵的使用者介面。
在遊戲中,圖形藝術家花了很多時間去為我們創造一個優美的環境,但是他們需要與 UI 交互設計師進行劇烈的“鬥爭”,因為大家都想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使用眼球跟蹤技術,我們可以讓使用者介面變得更加的簡單,只有我們的視線對著使用者介面的時候,我才能看見它。這創造了一個更加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還解決了圖形藝術家和 UI 設計師之間從未停止過的戰鬥。
說到更簡潔好看和更不容易入侵的使用者介面,蘋果自然也對這方面會產生很大的興趣,而且說到設計,蘋果一直都位居金字塔的塔尖,也許蘋果會通過眼球識別技術,讓自己的 UI 設計更上一層樓。
在醫療健康方面,眼球識別技術同樣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一些科學家開始研究用眼睛跟蹤來幫助診斷和治療神經系統潛在的疾病。比如說,一些患了自閉症和其他疾病的嬰兒,他們對圖像的感悟是不一樣的,而通過眼球識別技術,可以讓醫生做出一些早期診斷。
對於那些殘疾人士來說,眼球識別技術同樣可以幫助他們,因為採用該技術,那些科技公司可以設計出消費級別的設備。蘋果一直都想在醫療行業中有所發展,而且蘋果一直都有許多對殘疾人士非常友好的設計以及功能還有政策,蘋果絕對有理由更好的應用眼球識別技術。
在廣告業中,或許蘋果也能應用到眼球識別技術。
廣告業如今正處於一個大動盪時期,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都出現在廣告中,有了眼球識別技術,線上廣告企業就能準確測量出當他們的廣告出現在頁面上時,實際上人的眼睛究竟看到了多少廣告。雖然獲得精確的資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每一台電腦和移動設備都嵌入眼睛跟蹤技術,這確實給用戶帶來一些與廣告互動新的見解。
當然,該地區其實有點灰色,這樣收集資料的方法往往會受到爭議,並涉及侵犯我們的隱私法規。不過一些科技人員表示,商家們只需要知道用戶的年齡和性別就可以了,其他的資料,他們並不需要知道。蘋果會想瞭解自己的 iPhone 廣告更受哪個年齡段和哪種性別的用戶喜愛嗎?我覺得他們肯定想,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行銷計畫。
在市場調研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使用到眼球跟蹤技術。
對於蘋果這樣的企業來說,他們自然很在意使用者們對其服務和設計的評價。而通過相應的技術,或許商家就能權衡使用者與產品還有服務之間的自然交互,市場研究人員就能識別出真正的問題和挫折點,並且能收集到一些基礎的資訊,從而知道如何去提高用戶的滿意度,然後改善自己的決策。眼動跟蹤技術會將測量變成量化的客觀資料,而多年來,很多行銷人員只能依賴于主觀資料,這是一個改變的時刻。”
“也許蘋果可以打造一個智慧眼鏡,當然,該產品配置了眼球跟蹤技術。”
我們的眼神經常會反應出我們某些意圖,很多分析師都對眼球跟蹤技術的未來十分看好,那麼,蘋果是否會好好考慮一下眼球跟蹤技術非常廣泛的潛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