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新聞

中關村雪茄吧

最近都沒怎麼抽雪茄,因為我在焦慮,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的離世對我觸動很大。確實,焦慮和壓力是創業的常態,扛住焦慮和壓力當然也就是創業者的基本義務。資本市場一起一落,任何一個創業公司創始人的焦慮和壓力都會倍增,然後就會撕裂很多人。前兩年創業之風盛行,這個國家對創業如大煉鋼鐵般狂熱,可轉眼間秋風起掃落葉,創業卻又成了飯後笑話,創業者被汙名後窮途末路,投資人卻光顧著自己先穿上秋褲迎接寒冬……

我是從三年前創業之始時開始愛上抽雪茄的,因為雪茄可以讓我獨處,一呼一吸對減壓尤其好。但另一方面,抽雪茄的過程應該是愉悅的,否則雪茄的意義就不在了,你點燃一支雪茄,慢慢品味她,讓煙氣在口腔裡回轉,讓各種味道在口腔迸發,讓香味在你周圍蘊散,而後等到雪茄剩下1/4或1/5的時候放下,讓她在煙缸中體面熄滅。

抽雪茄之前,人的心態應該是平和的,戒驕戒躁,手中點燃的雪茄輕輕地送到嘴邊,雙唇輕輕擎住雪茄,深深地吸進一口雪茄的煙霧,含在口腔中,既不要進肺——胸腔承受不了雪茄的強烈味道,也不要進入鼻腔——進入鼻腔的煙霧會造成大腦缺氧,出現醉煙的現象。煙霧在口腔中停留3-5秒緩緩呼出,用口腔來品嘗雪茄原始和天然煙草的獨特味道。而一切都不應該是急的。所以抽雪茄講究對的地方、對的人、對的雪茄,這背後的意思是雪茄不是孤獨的存在,她需要環境的配合、氛圍的襯托還有心情的加持。而恰恰最近的心境,讓我很難擁有這麼體面的抽雪茄時光。

我曾經很迷戀玩持灰的遊戲,就是看著雪茄煙灰越來越長卻不倒,然後拍出很美的“一柱擎天”的照片,這尤其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慢條斯理的抽法。另一方面,持灰長度確實是衡量一根雪茄品質的標準之一。持灰的長度能表現煙葉卷制的緊實度和所採用的煙葉長短,原則上是煙葉越完整越好,但卻不是雪茄越緊越好,好的雪茄應該緊實度適中。有時候雪茄壓制的很緊會導致持灰很長,比如,機制的非手工雪茄,顯然它們不在好雪茄的佇列裡。

據說,雪茄之所以叫雪茄,來自于徐志摩的翻譯,1924年他在上海一家私人會所裡邀請泰戈爾(泰戈爾也是雪茄愛好者),兩人共抽。泰戈爾問:Do you have a name of cigar in Chinese?徐志摩答:Cigar之燃灰白如雪,Cigar之煙草卷如茄,就叫“雪茄”吧。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熱衷抽出白如雪的煙灰,但其實影響煙灰的條件不止一條,最主要的是煙葉所生長的土壤環境中的礦物質和化學元素,礦物質越多煙灰越白。還有就是濕度,濕度越高,顏色反而越深。即便條件都滿足了,雪茄煙灰也不是純白色,而是深深淺淺的灰白色,就像我們可以一夜間愁白了的頭髮。

我曾經有個願望,希望在北京開一家雪茄吧,因為帝都之大卻真的沒有一家像樣的雪茄吧,而我現在特別希望開在宇宙的中心、中國的矽谷——中關村。對,就是在這個FA比投資人多,投資人比創業者多,孵化器比路邊攤還多,但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吃飯的、喝茶的、健身的、煲煙之所的中關村。

在我眼裡,創業者與雪茄有著高度的契合。在歷史上,是第一次登上美洲大陸的冒險家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些神奇的葉子,他們像土著那樣把它直接卷起來後點燃、切碎以後放到特製容器裡點燃,或者乾脆磨碎以後直接用鼻子吸。煙草帶給了他們無窮的快樂,也順理成章地隨著他們返回歐洲。另一方面,海明威、邱吉爾、格瓦拉、卡斯楚、甘迺迪……這些雪茄客中的標杆哪一個不是大冒險家?而每一次創業和每一個創業者,面對的不都是一次巨大的冒險或者說是賭博,因為創業成功很難,比成功更難的是,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偶然的。

我在想,我們這群創業者在抑鬱時、絕望中,卻無處傾訴、無人傾聽,那又該魂落何處?如果有一個地方讓我們坐坐,點燃一支雪茄,一支雪茄的燃燒時間長達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不管對面坐的是誰,你甚至不必開口說話,雪茄可以讓我們在安靜時也不再是一座孤島,吞雲吐霧時自己向自己告解,到時候,我歡迎你們來,與我面對面一言不發地坐著煲煙。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去跟著王興禪師念念佛經或者跟著馬雲道長打打太極,也都是好的。

撰文:周周